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打死了一只苍蝇

时间:2010-08-24 20:42:19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585


五岳散人:打死了一只苍蝇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8-24
作者:五岳散人 原创

摘要:去年最轰动的新闻之一是武汉的大学生救人牺牲后,当地专业“捞尸人”不给钱不捞尸体,而且是现金交易、不得迟延。

    去年最轰动的新闻之一是武汉的大学生救人牺牲后,当地专业“捞尸人”不给钱不捞尸体,而且是现金交易、不得迟延。此事令人切齿之处,大概比落井下石之类的行为更甚。于是,一张照片就被刊登在了报纸上,一个面容称不上和善的老者做伸手向前状,看上去是在讨要什么。这张“挟尸要价”的新闻图片,最终被评为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但这张照片出来没多久,就有《南方周末》记者通过调查得知,该人并非“挟尸要价”的主谋,而只是一个被雇来打捞尸体的船夫。三万多元的捞尸费,他能够拿到只有几百元而已。此事被质疑之后,各路舆论纷纷出手,一方面说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当时被雇佣的也是帮凶;另一方面有人说,如果并非主谋而只是因为这张更具视觉冲击力从而被采用,远说不上是呈现了新闻的真实。

    关于这件事到底谁更有道理还真是难说。新闻图片由于现场感强烈而成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是一个一个的片段,只能展现新闻事件的瞬间样貌,具有代表性而不能说完全地表现整个新闻。如果说在选用与裁剪上下点儿功夫的话,还能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前两年CNN似乎就干了一次,把新闻照片一裁剪的话,就成了与原来场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景象,从而引发了对于他们新闻诚信问题的大讨论。这种事儿我们这里似乎更常见,也没见这么讨论过,讨论当然是好事儿,但讨论完了是不是能够有所改进则难说——— 歪曲这件事似乎不能说内外标准有所不同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选择一个具有更高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来表达整条新闻的意义,应该并没有什么错处,只要是这个场景真实出现过并且没有经过裁剪与加工,而且其中的人也并未张冠李戴,确实算是要挟团队的成员之一。

    但还有一件事事关新闻的伦理,似乎是上面那种新闻手法所未必能够涵盖的。在这张新闻图片当中的人,只是一个被雇来的执行人,这点即使“金镜头”奖评委会也不否认,而是说“主要人物王守海虽不是主谋,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照片记录的过程是整个挟尸要价的一部分。虽然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据现场目击者称,王守海他们是当事人,参与并执行了要价”。

    这事儿之怪异也在此处。这张照片当初是堂而皇之地刊登出来,而且并不只是一张。另外还有一张是真正收钱的人在点钱的照片。这张执行者的照片未经任何处理就满天下都是,而另一张照片则在点钱人脸上加了马赛克。好吧,请问为什么会如此?主使人反而隐名埋姓、面目不清,而一个不过是赚点小钱吃饭的人成为了千夫所指?新闻的伦理与真实何在?

    选择冲击力更强的图片并不是错,错在用一个小人物来代替背后的势力,而这个小人物不过是不得已罢了。难道过度伤害一个小人物,就是所谓的新闻真实么?或许我这种没有正经学过新闻学的人对于真实的理解,与科班出身的人不同吧。我个人觉得,在有选择的时候,新闻要直面最大的恶,而不要过度伤害小人物,哪怕是那张照片冲击力更强。或许这句话可不单单用在这件事上。

 

----中国危机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