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鹿泉提升乡村治理“三治融合”

时间:2021-11-21 05:36:36 来源:海外网阅读:6420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199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河镇曲寨村制定了本村第一部村规民约。28年来,根据政情村情的变化,曲寨村“两委”不断与时俱进、问计于民,带领全体村民及时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该村现行村规民约修订于2020年,已经是第27个版本,内容也从最初只有9条拓展到24条,囊括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鹿泉区208个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不仅各村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而且都走下墙壁、融进生活,成为乡村治理的好帮手。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鹿泉区紧抓党建引领、群众路线、问题导向和融合为要四个核心关键,积极构建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模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亮点,形成乡村治理的鹿泉样本。

权力公开方便群众办事监督

“我家地挨着老聂他家,怎么我感觉地越来越少?是不是他家占了我家的地?”前不久,家住鹿泉区获鹿镇下聂庄村的老郝嚷嚷着来到村委会请求“主持公道”。

“大哥,别急别急,咱先瞧瞧‘清单’看咋办。”下聂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聂俊杰一边劝解,一边点开安装在村委会门口的公开信息屏,“您先申请受理,然后我们调查调解,最后签订协议、制作卷宗。”随后,这起矛盾纠纷按照工作流程圆满化解。

聂俊杰说的“清单”是下聂庄村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这是获鹿镇推动乡村治理的一项生动实践。

聂俊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以前基层办事流程随意性比较大,村里不少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不够规范和透明。为了解决权力不够公开、过程不够透明、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下聂庄村“两委”决定将“小微权力”晒到阳光下。

下聂庄村将群众最关心、最紧密的“小微权力”进行分类整理,制定出权责清晰、简单易懂的“小微权力清单”41条。记者在清单中看到,每条公权力都列明了名称、责任部门、责任科室,逐一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并根据权力运行及上级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完善。

下聂庄村将“小微权力清单”及运行流程图搬上电子触摸屏,方便群众来访查阅,同时群众在“生态获鹿镇 活力新城区”微信公众号上也能查看详细内容。

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入党申请等事项该怎么办理,权力运行流程图上写得一清二楚,村干部“看图说话”让用权流程更加规范清晰,群众“照单办事”少跑冤枉路轻松办业务,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办事效率和质量,也方便了群众办事和监督。

今年6月,就村里10亩大棚的承包问题,下聂庄村举办了一次竞拍会,村干部主持竞拍,6家种植户参与竞拍,竞拍流程完全按照“小微权力清单”运行而来。经过一次次举手加价,最终大棚被王辉成功拍得。“承包大棚从发公告到竞价承包,再到签订合同,每一个环节都是公开透明的,这让我心里很踏实。”王辉说。

目前,鹿泉区已在全域实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使得农村干部用权更加规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们将全面构建立体化、信息化公示公开格局,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村里村外共同监督,推动村级小微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获鹿镇副镇长陈文慧说。

加强恳谈沟通村民当家做主

村委会的办公室、村里大槐树下、村民活动广场,或是谁家房前屋后,在鹿泉区宜安镇新寨村,村干部经常在晚上召集大家聚在一起商讨事宜,这就是该村的“夜谈会”。

“夜谈会”模式发源于新寨村,是宜安镇、村两级干部利用村民晚上闲暇时间,通过座谈、漫谈、辩论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加强干群交流的一项制度。

“‘夜谈会’的出现,最早是为了召集村民代表、老党员等一起集体商议解决多年遗留的老问题,后来问题解决了,宝贵经验也传承下来。”新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贡鹏录说。

贡鹏录介绍,按照新寨村干群夜谈制度,针对某一问题召开“夜谈会”时,会提前3天公开告知,动员群众积极踊跃参加;“夜谈会”上,与会群众先有序发言、各抒己见,大家再集体讨论评判、达成一致意见,个别问题计入台账;村党支部要对每场夜谈会进行总结和回访;对于未统一的思想,分析决定重新召开“夜谈会”还是进一步研究解决,由此形成闭环治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宜安镇将法治理念融入“夜谈”全过程,发挥“一村一律师”作用,并通过“夜谈会”畅通初信初访渠道,让群众在每一次“夜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根据不同议题确定不同的‘夜谈会’举办地点,重现了乡村传统社会的公共空间,有利于村民们轻松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实现村里的事村民自己做主。”贡鹏录说,“夜谈会”谈出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谈出了基层党组织深化乡村治理的新天地。

通过带着泥土芬芳的“夜谈会”,新寨村清理出土地确权不合格户96户、多年不交承包费的119户,村民决议拆除了134座违建车库,清扫房前屋后杂物并硬化了路面,不仅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还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有了环境优美的村容和文明清朗的乡风,产业随之而来。石家庄某铝合金模板公司在当地进行探访,发现新寨村民风淳朴、村风文明,双方一拍即合,企业在村里顺利落户。该企业解决了村里1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并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人散心散风气坏,自私自利各顾各;红事白事大操办,坐席百桌不算多;暖房暖车看月子,名目繁多一摞摞……”这是鹿泉区铜冶镇南甘子村过去广泛流传的一则顺口溜。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移风易俗是重要切入点。铜冶镇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过事儿”入手,从2016年起统一红白事办理标准,村村都成立“红白理事会”,理出乡村治理新风尚。

铜冶镇各村的“红白理事会”作为群众自治管理组织,成员都是村里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新乡贤等,各村“两委”班子大力支持、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有效遏制了基层攀比操办之风。

当然,社会新风尚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2016年,南甘子村“红白理事会”甫一成立,便积极与村民沟通,想方设法取消了红白事头一天的“工作安排宴”;2017年,取消了红白事前的“筹备宴”;2018年,取消了红白事后的“答谢宴”;今年,出殡用车的改革也已经完成。

南甘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任占华介绍,该村以村规民约反对大操大办,为村民办理红白事节省了费用,群众尝到了红白事简办的甜头,开始自觉支持理事会工作,“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逐渐形成。

鹿泉区建立“网格化+微信矩阵”快速响应机制,在为民服务中调动群众参与,以自治吹响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的“集结号”;每村聘请一名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健全“党员+调解员+农户”调解模式,以法治架起规范乡村治理秩序的“草根秤”;制定“功德录”、设立“功德墙”,以德治育出乡村新风正气的“新风尚”。

“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已经在鹿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各村庄不同特点,放大优势、补齐短板,打造出诸多一村一品的亮点。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