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17 17:20:05 来源:新京报阅读:6107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8月17日,“北京海淀”公众号发布消息,昨夜暴雨中,有两人开车经过海淀区旱河路铁路桥下时被困车内,后经送医抢救无效,不幸遇难。水利专家分析,昨夜旱河路铁路桥短时雨强太大,已经超过管网排放设计标准,因此出现积水。其建议,未来北京市可以提高易涝区管网排水标准,以应对强降雨有可能带来的险情。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遇强降雨天气或气象预警情况不要冒险涉水。
关注1:昨夜旱河路铁路桥的雨强有多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柴福鑫介绍,根据实测降雨等值面数据,旱河路铁路桥小时雨强达到50-60毫米。
据北京日报消息,旱河路铁路桥昨夜20分钟下了60毫米的降水,降雨太大太急。
柴福鑫解释,城市排水系统包括依靠管网自然排放雨水,北京大部分区域管网建设标准为1-3年一遇,有的区域略高。他指出,昨夜的旱河路铁路桥雨强太大,小时雨强在50-60毫米,已经达到了5-10年一遇的建设标准。“这就意味着昨夜旱河路铁路桥的雨已经超过管网的建设标准,所以会有积水产生,导致其本身的雨水无法排出,再加上周边的道路雨水也在短时间内汇入或倒灌,形成深积水。”
关注2:下凹式立交桥改造点位如何确定?
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造成严重人员和财产损失。当年11月,北京市提出,反思“7·21”特大自然灾害暴露出来的问题,北京必须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水资源收集利用能力。按照总体部署,从当年起,北京市利用4年时间,分4个阶段,开展水务工程建设大会战。目标分为多个方面,其中包括通过4年努力完成雨水集蓄利用和城乡立交桥雨水泵站、调蓄水池改造等城市内涝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全市水利工程设施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消除城市内涝隐患,建成相对完善的流域防洪体系和水资源利用体系。
按照当年部署,北京市计划对城区86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进行改造。据介绍,除了城区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将改造外,郊区的78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也列入改造计划,这164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将在4年内完成。
柴福鑫介绍,“7.21”之后,针对下凹式立交桥,北京市每年都投入经费并进行治理,包括排水设施改造、建设调蓄池、泵站,对重点立交桥采取常备人员和设施抽排等措施。“北京重点关注的就是下凹式铁路桥,因为铁路建成时间比较早,后建的公路大部分采取下穿的方式, ‘7.21’之后,北京改造了很多下凹式铁路桥。”
那么昨夜发生险情的旱河路铁路桥是否在改造范围内呢?柴福鑫介绍,在北京市水务局的组织下,相关研究部门从2013年到2017年,对北京市重点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开展内涝风险分析,对易涝区域进行梳理,北京市排水集团及相关单位每年对易涝点和积水点建立台账,制定“一桥一策”应急方案。但是由于降雨区域具有不确定性,易涝点每年都需要不断排查和更新。
关注3:改造了易涝点为何险情仍会发生?
柴福鑫举例,“7.21”时,莲花桥、北京西站地下通道、广渠门桥等积水点,经过改造后,这些区域排涝能力显著改善。他表示,面对暴雨,城市基础设施还是需要经过实际暴雨的检验,“可能今年这里雨下得很大,但是明年那里下得大,如果降雨超过设计标准就会产生积水。我们不大可能将所有设施都提高到很高的标准,这不现实,只能是重点地、逐步地改造易积水区域。”
如何才能防止惨剧发生?柴福鑫表示,首先,可以考虑提高排水标准,“虽然积水点每年都在治理,但是极端强降雨具有不确定性,每年还会有新的情况出现,这是城市通病,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易涝点的治理和监测。”同时,对于强降雨要采取预警等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能断路的必须断路。他同时提醒市民要增强安全意识,短时间强降雨会导致风险产生,强降雨出现时,一定要避免前往易积水路段、低洼路段。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翟永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