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整形医美黑洞:消费者毁容丧命黑机构,近半手术由非正规医生操作

时间:2021-07-30 16:40:58 来源:时代周报阅读:6426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静

7月24日,台风“烟花”逼近上海。呼啸而过的大风和倾盆而下的大雨,并没打乱小洁的整容计划。从苏州驱车近两个小时,小洁准时出现在上海一家医美工作室。

“95后”的小洁割过双眼皮,打过玻尿酸,但依然不满意上天给的这张脸。

这次,小洁要做面部线雕,把蛋白线放置在导管针中,再把针穿过皮肤用线将脸部拉起。这样,脸能变得更紧致一些。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陷入容貌焦虑。

近年,一些医美从业者因此赚的盆满钵满,可不少整形者,不仅没能解决自己容貌问题,反而变得更焦虑,有人甚至为此失去生命。

日前,杭州网红小冉因抽脂手术后感染恶化、器官衰竭去世。尽管涉事医院很快便暂停接诊,并悄悄注销了线上医院信息,但依然没能平息人们对医美手术的担忧、质疑与愤怒。

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国内医美医疗事故频发。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仅毁容导致的投诉就有2万起,大多发生在非法经营的黑医美机构。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的投诉数据显示,2015-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整形成瘾,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身体“动刀”。

一面是频发的医疗事故,一面是源源不断的整形大军,一旦行业管理与消费引导缺位,小冉离世的不幸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医美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也催生诸多行业乱象,尤以黑医美、黑机构、黑医生、黑场所、黑针剂等‘五黑’现象表现突出。”7月25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科技(SY. NASDAQ)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从事医美行业多年,在他来,医美行业自律的同时,消费者也要通过医美消费预警等科普内容提升消费认知。

整形消费者时颜:

“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

我在上海打工十几年了,工资不高。每月微薄的收入,除补贴家用,几乎都花在医美上。前前后后大约十几万元,其中最大一笔开销是为隆胸。

2019年,在上海一家私立医疗美容医院,我做了第一次丰胸手术。手术内容是植入假体,但术后的胸部并没有预期的柔软,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很严重。

原以为术后可以焕发新生,身材变得更好,但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

令人崩溃的是,做完隆胸手术,胸部不仅硬,而且还会流出一些积液,即便用针筒抽出,还会不断有新积液产生。后来没办法,医院才给我做了修复手术,重新开刀,更换新硅胶。等于又受了一次罪。

做隆胸手术前,我完全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过程受罪不说,为此我前后花了7万多元。算上做双眼皮抽脂和超皮秒祛斑花的4万多元,自己这些年在上海打工攒下的积蓄几乎都花在医美上,但效果并不满意。

图源:视觉中国

回想整形初衷,至今让我有些懊恼,因为并非自己“主动”走进手术室。当时有名做医美顾问的老乡,介绍我做医美手术。或许是希望获得提成,老乡表现的十分热情,我本是随口一提,就被她拉去医院咨询。

到了医院,我也没下定决心,但架不住医生“忽悠”,马上就给我做了体检并作出诊断。自己当时对医美也不了解,看了医院的硅胶产品,感觉手感还不错,也就被说服了。

现在的美容顾问很会制造焦虑。他们会告诉你医生手术档期很难排到,如果想做就尽快,再晚就不容易安排了。做祛斑项目时,美容顾问告诉我,有人为祛斑花费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目的就是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毫不犹豫地付账。

时至今日,我也没敢告诉父母自己做隆胸手术的事情,修复手术更是连我丈夫也没告知。现在回想也感到后悔,如果重来一次,我肯定不会去做丰胸手术。

可怕的是,医美有时和毒品一样,会上瘾,一旦做了可能就回不了头。

我已经34岁了,面对岁月痕迹,我以后仍会做些注射类项目改善自己不满意的部位。

医美渠道营销员雪儿:

“干医美这行,真的需要良心。”

我做这行已有7年多,原本在江西一家医院做护士,后来接触了医美行业,感觉很有前景,就决定转行,从头学习相关知识。

我平时帮一些医美机构做渠道营销,为身边有整形需求的消费者推荐医生。

在从事医美行业的7年里,我见了很多因容貌焦虑而整形上瘾的消费者。有些极端案例,比如我劝一名消费者不用再打玻尿酸,但她却告诉我,如果不打今天就不会离开。也有不听劝告的消费者“威胁”自己,如果不在我这里完成手术,也会到别的医院去完成。

这其中,不乏有手术失败的案例,大家似乎也见怪不怪。

从事医美这行对我良心考验很大,因为有需求的人很多,而想在医美行业赚钱的人更多,这就使得行业始终有着很多乱象。

一些医美机构和渠道营销方根本不考虑消费者自身情况,只要消费者想做,就给做。

图源:视觉中国

我有个“95后”男顾客,已经做了三次鼻子,外加全身抽脂、注射玻尿酸等项目,但他仍要求继续注射玻尿酸。令我没想到的是,在我拒绝他后,他马上又在别家机构完成了注射。

很多年轻人对医美没有一个正确认识,盲目追求明星脸。前几年,不少消费者想做杨幂的鼻子,现在,消费者又想做迪丽热巴的鼻子、杨颖的脸型。

我甚至遇到过一个不到18岁高中生,靠压岁钱打玻尿酸。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现在医美受众群体年龄层越来越小,高考结束来整形的人很多,不到18岁就想打针的孩子也不少。

其实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追求年轻和漂亮无可厚非,适度做医美是很好的选择,但过度就不好了。

我也时常提醒自己,干医美这行,真的需要良心,有些钱不能挣。

资深整形医生郭伟:

“整形不能改变命运。”

我在医美行业从业20多年,是行业老兵。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整形医生,我是原航天总医院整形科专家,现担任北京达美如艺医疗美容院院长,也是新氧绿宝石榜单上榜医生,并担任中整协脂肪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

职务很多,责任也很大。在我看来,身处医美这行,相较于消费者,从业者更需要保持清醒,给上瘾的消费者敲响警钟。

我可以说见证了国内医美行业的变迁。从消费者的审美来看,曾经比较夸张的欧式双眼皮逐步向自然款转变;曾经鼻额头高的鼻根,也逐步消失在消费者的选择中;即便是选择的明星整形模板也在不断变化。

总结起来,消费者的审美在朝着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每当有消费者找我整形时,我都有所选择,在给消费者讲清风险的同时,也会考量消费者应不应该施行手术。

一般幻想着整形改变命运的患者我不会做,那些想着手术完就会婚姻美满或变成明星的人,往往期待很高,不满意的几率更大。整形可以改变容貌,但不能改变命运。

图源:视觉中国

在我看来,当前的医美行业太过浮躁,人才稀缺、乱象丛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很多人不懂的是,美容外科其实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从业者不是几个月就可以速成的。现在不少人,仅有两、三个星期的培训,就敢号称专家,这很不正常。

成为一名美容医生,一般是“5年毕业,3年规培”。而成为美容科医生,至少还需在一线实践5年。如今,整个国内医美行业人才比较稀缺。

2019年,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的12%,黑机构数量超8万家;合法合规医师仅占24%,非法从业者多达10万人。

我除了做常规的整形手术,修复手术也做了很多。两年前,我一周都会接7、8台修复打玻尿酸导致栓塞的手术,近一两年,做双眼皮修复和鼻综合修复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

现在消费者对医美的需求很大,我几乎每天都有两三台手术。但整个医美行业超过一半的客源掌握在美容院或者渠道商手中,这意味着,很多人的整形手术并不是由正规美容医生做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几乎每天都有“劝退”消费者整形的念头。但我并不是不看好医美行业,有些患者裂唇,或者面部有缺陷,做了手术后重拾信心,也是件让医生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随着监管力度越来越强,医美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前景还是非常可观。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