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最新文章
  • 张维迎:改革进程开始逆转
    张维迎:改革进程开始逆转

    在改革30年后,凯恩斯主义不仅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而且指引了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国开始了事实上的“国进民退”浪潮,改革的进程开始逆转。 自1978年开启的中国经济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增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选择越来越多,自由也越来越多;中国经济总量在...
    时间:2012-07-20

  • 张千帆: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困惑与消解
    张千帆: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困惑与消解

    一、引言  一般认为,1982年宪法第10条在一夜之间宣布“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并建立了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城乡二元体制。虽然在此前实施计划经济的三十年里,土地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下的“生产资料”被普遍假定为公有,因而这一突如其来的规定在当时并没有吸引多少注意,但是近年来却引发了广泛争议,[1]并产生了...
    时间:2012-07-17

  • 周鸿陵:大国转型——中国转型的旗帜
    周鸿陵:大国转型——中国转型的旗帜

    昨天中午在凤凰周刊驻京办事处,和凤凰周刊的主笔袁凌兄谈了最近的一些工作安排。最后我们谈到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我说中国社会转型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是和一些小国家转型不一样的,袁凌兄说中国的转型就应该叫大国转型。 首先,中国社会转型和中华民族复兴是重合的。 中国转型首先是被列强的船坚炮利惊醒的。此后,中华民族一直在自强不息之中探索转型的道路,最终经过抗击日本的侵略完整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之后,...
    时间:2012-07-16

  • 于建嵘:县政改革请自改变“异地为官”始
    于建嵘:县政改革请自改变“异地为官”始

    最近,我写了几篇有关县政改革文章,其中对现在县乡领导干部的“异地为官”制度提出了批评。在我看来,这种制度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治理技术,至今仍然在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政者在治理技术上的因循守旧,不利于地方自治制度以及现代民主制度的建设,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其方向是“改流为土”。对于这个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论,感到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   我们知道,所谓&...
    时间:2012-07-15

  • 方雷:改革共识与顶层设计
    方雷:改革共识与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处理哪些问题?   在改革走到关键时期的今天,一是要靠凝聚改革共识,集约社会动力来推动;二是要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顺序和重点。可以说,改革共识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公共产品,顶层设计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考量。   目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甚至很多矛盾和问题已经到了临界点。如果我们不能顺利实现这种转折,就...
    时间:2012-07-13

  •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村的问题如果脱离城乡关系,就农村谈农村,是谈不下去的。以农民看不起病为例,在20―30年前,农村的医疗问题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尽管那时农民也没有很高的 医疗服务,但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稍大一点的病就弄得倾家荡产。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后,为什么农民反倒看不起病了呢?主要原因是“医”和“药”大多来自城市,其价格是按照城市生活和收入水平来制订的...
    时间:2012-07-12

  • 权力配置改革是发展转型的关键
    权力配置改革是发展转型的关键

    过去的3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30年。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在大约一代人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财富瞬间变大,财富流、信息流以及现实的快速"流变"反复冲刷着人的心灵,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认识,重塑人们的价值观。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冲击波",必然对人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的"政治结构"产生复杂而巨大的影响,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加剧,这是社会历史发展逻辑必然产生的结果。面对这种...
    时间:2012-07-12

  • 许耀桐:顶层设计与深化改革
    许耀桐:顶层设计与深化改革

    自从“顶层设计”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出现后,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开来,以至于人们在谈论工作时,特别是谈到加快和深化改革时,言必称顶层设计。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顶层设计并且运用好顶层设计?应该如何理解顶层设计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又该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深化当前的各项改革,尤其是在深化各项改革中重点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些是我们必须回答的...
    时间:2012-07-07

  •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方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方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释目前分歧较大的与公民社会及其制度环境相关的若干重要概念,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困扰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民间组织定性和分类问题,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中国公民社会现存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最后一部分简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方向。   一、若干重要概念的辨析公民社会,总的说来,对于当今中国政府和学术界而言,还是一个新的事物。中国公民社会本身正在形成之中,还很不成熟,其典型...
    时间:2012-07-06

  •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史,我们之所以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是由于我们顺应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与要求,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使人民群众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群众主动地、自觉地参与经济发展的热情,实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繁荣富强。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走向,特别是未来5—10年的改革...
    时间: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