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生态文明”两次写入将要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这标志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法治模式和中国特色环保策略,步入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事关全局。让生态文明通过宪法上升为国...
时间:2018-02-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19日启动的全国碳市场,有助于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有助于发挥“绿水青山”在精准扶贫、精准脱...
时间:2018-02-2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总体布局,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发展能够起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农村美丽繁荣的...
时间:2018-02-27
近来,中国有关当局公布了将在农村推展的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根据官方的解释,“三权分置”可以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这一改革要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土...
时间:2018-02-27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实施绿色发...
时间:2018-02-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里程碑意义。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新时代我国...
时间:2018-02-26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当代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以及主要着力点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城镇建设的定位提出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特别强调了“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
时间:2018-02-26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如何把生态文明贯穿于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难题。乡村是生态文明的宝库,我们用生态文明视角审视乡村生产与生活,就会发现:生态理念体现在乡村...
时间:2018-02-24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从比较视野出发, 把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稳态社会和游牧流动民族之间的长期互动、亚洲大陆气候地理的多样性等因素纳入思考, 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国家政治形态、文化延续性、乡土中国的低成本自治等的内在逻辑, 从而更充分地把握生态文明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意义。对于当下中国...
时间:2018-02-23
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保底还是进取: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出路大讨论”学术会议上,作为代表当代中国乡村建设两种不同观点的李昌平和贺雪峰先生做了主旨发言,双方均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主张,并批评回应了对方意见,他们的讨论很坦率和深入,意味深长。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他们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乡村振兴的思路恰好成了一个引...
时间: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