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很大篇幅专门论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事实上,“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当前,在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矛盾与危机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寻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与人民生...
时间:2018-01-31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中国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乡镇政府日益成为国家与集体、农民关系的交汇点,成为城乡关系和乡村社会矛盾的集聚点。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提出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提高乡镇服务水平。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时间:2018-01-30
当下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步确立,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得到相应的跟进建设,农村垃圾污染呈数量逐年递增、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的特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距离美丽乡村的目标还有多远呢?
描绘美丽乡村愿景 垃圾治理仍需多管齐下
垃圾遍地是农村脏乱差最突出的现象。据卫生部调查显示,农村垃圾产生量每人每天可达0.86公斤,年垃圾产生量达3亿吨。农村...
时间:2018-01-30
什么样的中国是“美丽”的?“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总书记的动情描述,反映的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1月29日新华网)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但除去温饱,人生存更不...
时间:2018-01-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已经历了两次动能转换,眼下正在酝酿的是第三次。每次都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第一次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分”,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经营主体从550万个生产队一下子分解为2.3亿个承包农户,家庭能量得以充分释放,极大发展了生产力。第二次动能转换的核心是“流”,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大流动,...
时间:2018-0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
时间:2018-01-29
要补上生态文明这一课,就要正视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态度,正视社会对于生态问题的高度关注,正视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美好期待
不久前,洞庭湖畔曾繁密茂盛的欧美黑杨,已被全力清理。此举并非破坏生态,而是为了保护洞庭湖流域原生态,将过去不当引进的外来经济树种连根清除。
无独有偶。近期,我国出台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对一些沿海省份向海要地的冲动说不,对一些破坏海洋生态的地方决策亮红牌。随着我国生态...
时间:2018-01-29
李洁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的研究专著《生存逻辑与治理逻辑》就要出版了。在当今时代农村社会的困境与其社会关注程度不成比例的情境下,这样一部著作或许不会成为吸引目光的畅销书,但却一定是重要和值得人们思考的学术成果。 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而当代社会转型是从农村开始的,或者可以说农村改革是整个中国改革的发祥之地。李...
时间:2018-01-2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需要推进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建设,这意味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正在迈向新时代。迈向新时代需要有新视角、新理论、新思路、新制度、新产业、新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视角
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理解。...
时间:2018-01-28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实践表明,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和方略得以贯彻,均离不开良法善治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由此,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于国家层面而言,应当以十九大的新要求为先导,巩固与发展多个维度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制定了40余部涵盖污染防治、资...
时间: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