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赋能是一个增加个体或群体的资产和能力的过程。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赋能是指农民利用财产权实现发展和增收的能力。2014年以来,我国农村“确权颁证”赋予农户土地、房屋等财产权利,目的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框架下,通过赋予农村经济发展的微观经营主体农户财产权利,让其能...
时间:2020-04-21
柯领,美国全人教育国际机构总裁 一 发达的美感是个人、民族与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美感的培养要“先欧化,后中化”,这样就跳过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个体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而与普世价值的欧洲工商业文化的高级美感接了轨。什么是高级美感?就是由世界名曲、世界名著、世界名画、内在心性修炼等培养出来的美感就是高级美感。如果人...
时间:2020-04-12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六项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
时间:2020-04-06
满足多样食物供给、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是社会关注的聚焦点、乡村价值的实现点、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乡村要振兴,必须以保障三大安全为基础,这是社会的需要,规律的要求,历史的选择,是乡村存在意义的集中体现。食物安全:生存的依托 基辛格曾预言:谁控制了...
时间:2020-04-04
中国从乡村转向城市的过程当中,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三农问题”?从发展经济学的原理出发,简单地说,发展就是从农业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其中更重要的是采取什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式,而不在于农业的份额是多少。一个国家城乡问题的根源在方式,而不在于比例。所以采取不同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式,城乡转型的结果和行为就不一样,这...
时间:2020-03-20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让现代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瞭望》新闻...
时间:2020-03-14
内容提要: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事业同步发展,分别经历了初步建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的起步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个结合”的发展阶段、“两型”社会中多元治理体制的深化阶段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成熟阶段。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市场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标责任制是落实生态文明制度的根本保...
时间:2020-03-07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从现阶段看,对城市影响远大于农村,对社会生活影响远大于经济生产,对服务业影响远大于一二产业,对非农产业影响远大于农业产业,对畜禽业影响远大于种植业。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范围将加大、程度将加深。若在可预期时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因此,需要及时对疫情产...
时间:2020-02-18
农村土地制度进入“公有共享”阶段 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中,着重强调要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对此,张红宇认为,土地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主线,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还原了土地家庭经营的最优本源,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家庭分散经营也不断暴露资源配置效率不优的缺陷,在坚决稳定农户家庭承包经...
时间:2020-02-17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要。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从产业振兴来破题。而农业是乡村的本质特征,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只有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会有活力,农民才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才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按照党的十...
时间:20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