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乡村该何去何从,是必须要回答的理论命题。早在2003年,贺雪峰就提出了“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的判断。一直以来,贺雪峰主张将乡村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固大后方。《大国之基》一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与策略诸问题,从几个层次展开作者关于我国现代化实践路径的思考。书中的讨论,对于协同推进新型...
时间:2021-01-17
内容提要: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振兴基础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和人才、环境治理等是其中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随着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三农...
时间:2021-01-17
摘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笔者从创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乡村建设在双循环中的循环路径、循环载体、循环内容、循环动力;分析了发展要素、产品供求、制度供给在城乡、...
时间:2021-01-15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21-01-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这将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
时间:2021-01-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并提出“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时间:2021-01-14
摘要: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值得深入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本文基于精准扶贫政策文本提炼了35项政策工具,全景呈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做法。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的取得建立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上,这一体制以先进理念指引精准扶贫道路,以科学方法推进精准扶贫施策,以多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成效,通过...
时间:2021-01-14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现就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出以下意见。...
时间:2021-01-13
2020年12月5日,由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和扬州大学知行社联合举办的“从过程哲学到生态文明”系列公益讲座第一讲《生态文明与现代性反思》在北京大学i1898直播平台和腾讯会议成功开讲。...
时间:2021-01-13
乡村三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必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第二个方面的功能就是乡村承担着为整个国家,当然也为城市和乡村自己,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功能。乡村应当承担的第三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大学2020年乡村振兴论坛在京圆满召开。此...
时间: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