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唐代兴: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强健新生的生态文明道路

时间:2010-10-08 09:37:45 作者:唐代兴来源:爱思想阅读:13674


  重建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以物质财富为标志、以人本中心、物质幸福论、机械论和实利主义为价值呈现和精神追求的工业文明,始终在张扬静态、孤立、局部、个体,宣扬一种个体主义原则和局部动力学思想。前者的突出表现是个人本位主义、民族本位主义、国家本位主义,落到实处就是地方本位主义、单位本位主义、党派本位主义;后者的典型体现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绝对地缘主义、具体情境主义、眼前利益主义和以小我为绝对要求的讨价还价主义。正是这种个体主义原则和局部动力学思想,激活了人们的想望、欲望和无限度需求,推动了实利主义战车一往无前,向自然进军,向大地开战,向地球索取,导致了自然生态链条的断裂,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失律、地质结构畸变,污染横流,灾疫连绵。为此,当代灾疫防治必须在反思批判这种个体主义原则和局部动力学思想基础上,谋求对它的真正超越,并以超越的姿态与胸襟,来重新确立起人和生命都是世界性存在者的整体主义思想,重建自然、生命、人、社会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重建过去、现在、未来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重建精神与物质、存在与意识、器与道、物理与法则等等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重建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体、微观与宏观等等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这种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既是当代灾疫防治达到卓有成效之境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实现的。惟有这种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得到真正的构建、普遍的确立和广泛的运用时,生态文明才会在我们的手掌中升起。

重建共生互生的动态生存方法:工业文明的根本认知基石是机械论世界观,它指向自然世界,构成了机械论自然观;指向社会,就构成了机械论社会观。但无论是机械论自然观还是机械论社会观,都基于二元论认知方式和静态的分析主义方法。这种二元论认知方式和静态的分析主义方法引导和规范人们看待任何对象,都首先将其静态化、把它与周围的一切相分隔开来,然后对它进行分拆,找出规律、法则、原则、程序、方式、方法,最后才根据需要而组装,使其各要素变成一个新的整体。前者就是分析,后者即是综合。分析主义方法就是分析-综合。这种方法追求静止、追求线性运动,追求表层规律,追求统一性原则,追求实现最大效率和收益的操作方法。这种方法把一切都变成解剖的对象,并把一切都变成可供任意拆分或组装的工具。自然是如此,生命、人也是这样,只要需要,生命和人也都是工具,都只具有使用价值。(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概括地讲,工业文明的哲学精神、认知论、价值观、社会理想、道德追求等等,最终都通过这种静态的分析主义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全民化和全球性的生根、开花、结果。从正面看,这些果子就是经济增长,物质财富、消费享乐;从反面看,这些果子就是当代灾疫。

  当代灾疫防治必须在这一清醒认识知基础上,扬弃这种静态的分析主义方法,重建自然、生命、人、社会共生互生的动态生存方法,重建过去、现在、未来共生互生的动态生存方法,重建精神与物质、存在与意识、器与道、物理与法则等共生互生的动态生存方法,重建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体、微观与宏观等共生互生的动态生存方法。惟有如此,重建生境、重建家园、创建生态文明,才获得了与此相符的良性方法的引导。

  生境化教育: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实施的重要社会方式 为创建生态文明而开辟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最持久、最艰难、最激动人心的工作,不是技术革新,不是更换经济模式,而是制度的创新,认知的改造,价值观的重建,人性的全面塑造。因而,为建生态文明社会而开辟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技术、经济、政治、制度等领域的全面改造,更需要教育的社会化新生。在当代存在危机和生存困境中,教育的社会化新生,就是以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立足于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以低碳化生存为实践方式,展开生境化教育。

  生境化教育是一项专项化的全民教育,它首先具备一种全球视野、地球视野和国家视野。

  生境化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培育公民的全球精神、地球生境能力和国家利益观,它具体敞开为五个方面:首先,培养公民的普遍的生境意识、生境关怀能力和生境反思精神。其次,培养公民日常生活化的灾疫防治意识和灾疫防治能力。灾疫防治日常生活化的一个基本指标,就是人人生活低碳化。其三,展开全民化的生境生活教育和生境行动教育,培养公民的生境生活观和生境行动能力。生境生活观包括生境生活世界观,生境生活价值观,生境生活资源观,生境生活发展观,生境生活环境观。进行生境生活观教育,其实就是围绕生境生活世界观、生境生活价值观、生境生活资源观、生境生活发展观、生境生活环境观而展开教育:展开生境生活世界观教育,培养社会公民生境生活的整体生态观;展开生境生活价值观教育,培养社会公民生境生活共生观、互生观和生态幸福观;展开生境生活资源观教育,培养社会公民生境化的可再生能源观;展开生境生活环境观教育,培养社会公民生境主义的自然环境观。其四,培养公民的生境行动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公民的生境生活行动能力和生境消费行动能力。其五,培养公民可持续生存式发展观和可持续生存式发展能力。

  基于如上五维具体的目标要求,生境化教育的起步应该是节制训练,首先是进行欲望节制训练,其次是展开物质追求的节制训练,再次是进行生存姿态、生活方式的节制训练。

  生境化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关怀训练,主要包括气候关怀训练,地球关怀训练,生命关怀训练,生境关怀训练。通过关怀训练,引导人们养成一种自觉的和高尚的整体情操,敬畏精神、环境反省能力和自我化育精神。

  生境化教育的实践指向,是培养公民利用厚生、践行尽性的品质、精神和能力。这里的践行就是实做,即凡事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每一天、每一件生活小事做起。这里的“尽性”,既讲尽己之性和尽人之性,更讲尽物之性,但却侧重于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就是使物尽其所用。物尽其用,这是厉行节约、简朴生活的具体体现。

  生境化教育的最终个体目标,是培养公民厉行节约、简朴生活的生活观,生活品质、生活能力;

  生境化教育的最终社会目标,是引导当代社会成为一个崇尚节约生存、简朴生活的社会。

  (2010、10、1-3)

  (注释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