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10月26日白劼编译】美国大选正在进行,对于德美以及欧美未来的关系,德国外长马斯认为,大西洋两岸需要对全球游戏规则有一份共同的理解,并学会彼此倾听。
马斯在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称,步履蹒跚的世界超级大国,走向边缘的民主,西方命运的抉择。美国大选步入冲刺阶段,任何新的举动都足以掀起巨浪,拍打到大西洋的对岸。此时此刻,人们需要冷静的心态,应对美国大选之后的德美关系。
美国需要修补民众之间的裂痕
第一,即使在11月4日美国没有选出新总统,也不会出现无计划的唐突决定。虽然一些有关大选的言论令人担忧,但我们仍然认为,美国权力机构,拥有几百年历史,且经过危机考验的宪法为自己赢得了信赖,特别是德国的信任。德国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向美国学习到了一点:民主需要规则,一个被各方所接受的规则,这其中不仅包括光芒四射的赢家,也包括虽败犹荣的输家。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必须首先修补美国民众间的裂痕,这道裂痕正在被当前的大选进一步地撕裂。如果新总统对此不重视,或是缺乏处理的能力,那么美国就会深陷于此,因为美国社会冲突当前正进一步加剧。
欧洲需要维护独立自主性
第二,如果美国的精力消耗在了处理内部事务上,这对于欧洲则意味着,欧洲人必须减少对美国人参与国际事务的期待。我们在美国大选前曾经说过,欧洲安全事务的核心在于,在紧急时刻有能力自主处理在欧洲发生的危机。无论是谁当选美国总统,这一观点不会因美国大选的结果而改变。
因此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欧洲共同防御能力的建设,其核心是欧洲的独立自主性。但这不应意味着跨大西洋关系的倒退,而是恰恰相反,因为只有一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举动,能够独立维护自己安全事务的欧洲,对于美国而言才是更加有吸引力的伙伴。这对德国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欧洲除美国外,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负责的安全伙伴。
正确处理对华关系 实现共赢
第三,正确处理对中国的关系也会对跨大西洋关系起到决定性作用。华盛顿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本世纪最大的战略挑战,这在美国各个政党中都达成了一致。即使是下届美国政府也会将政治和军事中心向中国倾斜。
一些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将削弱跨大西洋关系。但对我而言,构建对中国的关系也为德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如果能够协调欧盟、中国和美国三者在经贸上的共同利益,那么美国同样可以从欧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这一角色中获益,从而避免作出互相施加惩罚性关税等举动。
伙伴关系非盲从关系 合作大于冲突
第四,经历4年的艰难时光后,现在应该是重新构建德美伙伴关系的时刻了。
伙伴关系的定义不是盲目的跟从关系。美国和欧洲对于俄罗斯、中国、中东、非洲以及印度洋地区立场不一,这和双方的地理格局和历史有关。我们可以观察到,美欧之间的裂痕在加深。而我们更希望看到,能够出现新的方式和举措,营造出欧美双赢的局面,实现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我们一直将精力放在制裁而非合作?例如寻求与俄罗斯合作的可能,或者将政治目光更多地焦距在西巴尔干地区?
德国联邦政府会在美国大选结束后尽快就跨大西洋关系话题展开讨论。德美需要对全球“游戏规则”有一份共同的理解,而这份“游戏规则”在过去几年来受到了破坏。
在贸易和气候保护的问题上,人们没有提出足够理智的解决方式,因为忽视了全球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新冠肺炎疫情证明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全球应联合研发疫苗。
抑制社会矛盾是未来最大任务 德美双方须学会彼此倾听
第五,无论美国大选将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我们应该欢呼或者对结果失望,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在白宫中上演的绝非个人秀。
对我而言,希望和挑战。希望在于,德美关系可以在未来更加紧密。挑战在于,让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更加牢固,这需要通过目的明确的政策时限,而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德美双方政界、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文化组织共同努力。我个人的建议则是,以气候保护为契机,共同抵御气候变化,并借此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壁垒。
特朗普4年前被选为美国总统时,大西洋两岸发出了消除意识形态壁垒的声音,关注思想不同者的声音,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展开更多的对话。而事实表明,我们仍然还停留在原地,两极化的美国大选就是证据,大西洋两端不断增长的种族主义也是证据。
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社会矛盾都在加剧。遏制这种发展的态势,将是美国、德国和欧洲人未来最大的任务,但如果我们把彼此看作伙伴和朋友,学会彼此倾听,相互学习,这项任务的难度将会低很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