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应对全球发展赤字的中国方案

时间:2020-08-12 15:45:23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3360


1.jpg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就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了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显著特征。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其中,全球发展赤字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治理效果、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和平共处。解决全球发展赤字,就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寻找符合当今国际局势的发展道路,总结发展成功经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短短40余年的时间里,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水平进步明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因此,总结好中国发展经验、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对中国发展、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面临赤字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应对全球发展赤字,首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二战以来,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积极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日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再平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东方弱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帮助14亿中国人民解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40年来减贫人口超过7亿,占世界同期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世界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成就。如今,中国经济体量还在不断壮大,正在走向经济结构更合理、形态更高级的阶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部分国家质疑中国会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这种猜测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近代以来瓜分世界、恃强凌弱的逻辑形成的,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初衷和本意,更不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本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先贤告诉我们“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搞对外扩张,不搞恃强凌弱,更不会粗暴干涉他国内政。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为人类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与中国国情相似、命运相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中国倡导的“开放、融通、互利、共赢”合作观,为应对全球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改善世界发展的逻辑贡献了中国话语。

  2.jpg

  坚定不移走改革发展道路

  应对全球发展赤字,要科学总结发展经验,不断优化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优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探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应对风险;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灵活性、多元性与竞争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静态分层来看,阶级社会被以职业、财富、声望为标准的阶层分类取代,中产阶层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群体,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逐渐向橄榄型社会转型;从社会动态趋势来看,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

  社会转型的保障在于法治,社会转型的目标在于平等,社会转型的动力在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受到法治的保护,人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贡献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但地位无高低贵贱之分,几千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平等社会的基本诉求。当今中国,人人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越来越充分全面,社会流动的渠道越来越多元通畅。

  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成为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和表现形式,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形式初见端倪。从规模来看,中国拥有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进而影响中国的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组织形式、消费观念等;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在进一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也将进一步提升,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所在。面对世界发展之变局,“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这就是中国应对全球发展赤字和发展不稳定不确定的底气,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之锚。

  面对全球发展赤字,我们要增强战略定力,提高应对能力,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大局中,谋新局、开新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着预定目标深入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应对全球发展赤字,要弄清楚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担负起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迅速作出反应,及时稳定疫情,赢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再一次得以印证,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人民的现实需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政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与中国人民现实需要相融合的产物。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发展是人民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事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发展事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到发展的中心位置,坚持人民至上,以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加强有力的发展正能量。

  面对全球发展赤字,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中国也将科学总结自身的发展经验、发展理念、发展实践,为应对全球发展赤字提供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