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让经济特区的列车开往政改特区

时间:2010-08-29 15:42:3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118


让经济特区的列车开往政改特区

文/魏英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温家宝前往考察并作重要讲话。温家宝强调,(现阶段)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8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温家宝在深圳的讲话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1992年初春,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文献记载,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小时,他讲了整整一个钟头。从那以后,中国经济改革的列车转入快车道,开启了近二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

如今,30年一回眸,经济特区该往何处走,如何继续保持“敢于试验”的开拓精神?这是当前经济特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深圳等经济特区对改革开放的意义,自不待言。作为改革试验田的经济特区,在许多经济社会领域都迈出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很好地起到了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成为其他地区的借鉴和榜样。但也应当承认,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发展,经济特区的“特”色正在逐渐减弱,其在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也在不断地丧失。

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说明了全国各地都在把发展经济视为第一要务,奋力追赶。这也并不是说,经济特区的使命已告结束,可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据预测,今年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必须看到的是,“中国号”高铁经济改革的轮子固然飞速转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车轮却未并驾齐驱,时至今日,反倒拖住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

早在几年前,在关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讨论中,许多人已经明确认识到,无论从哪个角度,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否则这不仅有碍于经济发展,还可能导致政经脱轨,损害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近些年来,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官商勾结现象严重,上访事件剧增,维稳压力沉重,究其深层根源,也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公权力没有受到有效制约,公民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所致。这一切都表明,启动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这当中,经济特区仍然可以有大作为。这就是朝向政治体制改革特区转型,将经济特区打造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温家宝这次考察深圳时也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经济特区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这番话意味深长,对深圳等经济特区今后改革方向不无启示作用。

实际上,关于经济特区的转型问题早就见诸议论,深圳等地在体制改革上也已尝试着施展手脚。2008年深圳曾公布过一份《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披露当地正酝酿包括区长差额选举、区人大代表直选等多项体制改革措施。此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深圳调研时强调,深圳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争取在这方面为全国树立样板。次年5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了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措施。当地有官员称,这份文件的获批“对于深圳的意义丝毫不亚于29年前设立经济特区”。

由此可见,温家宝这番话不仅在于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还在于为深圳践行政改撑腰壮胆,鼓劲打气,让深圳吃下一颗定心丸。

设立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应当能够采取循序渐进、由点带面的办法逐步推进。只不过,在这方面的改革胆子还要更大一点,步伐还要更快一些。毕竟,推行政改,实现宪政,落实和保障宪法赋以人民的各项权利,这是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六十多年以来一个政党对人民的承诺。

 

 

----中国危机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