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劳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时间:2010-07-15 15:40:4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399


劳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激烈社会变革不容易发生

洪振快

2010-7-10 来源:新京报评论周刊

  英国历史上解决劳资矛盾的经验说明,劳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激烈的社会变革不容易发生。

  在人类历史上,劳资关系紧张是常态,劳资矛盾一向是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以什么样的智慧化解劳资矛盾和冲突,避免其激化而使整个社会付出难以承受的高昂代价,英国的历史经验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劳资矛盾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之一。

  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是生产上实行了工厂制。工厂生产需要组织和纪律。在实行工厂制以前,纺织工人可以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在工厂里,他们必须“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还处在监工的严密监视之下。于是,“工厂是一种新式的监狱;时钟是一种新式狱卒”。除了机器和工厂制让人憎恶,劳动时间长、劳动环境差、工资低等等,也让人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则是资本的力量在增长。相对作坊式经营,工厂制对资本的要求比较高。在利用蒸汽机做动力和实行工厂制管理前,组织生产主要靠分散的劳动力,在经济萧条、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停止生产,经营比较灵活;现在主要靠机器,大规模工厂经营,购置机器设备和工厂运行所需的资金流比原先大得多,要求也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同时必须是会运作资本的人———资本家。

  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剧烈社会变革中,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靠投资获取利润,就只能靠劳动赚取工资,于是资本和劳工逐渐分化及对立。与资本引领社会变革不同,劳工是被动地卷入这场变革的,而且他们的生存境况看起来是恶化了,至少在他们的主观感觉上是如此。

  劳资双方的矛盾逐渐加重,到了19世纪30年代,逐渐壮大的英国工人队伍掀起各种抗争运动,英国社会进入激烈动荡期。但是,英国历史上始终没有发生暴力革命,而且矛盾被逐渐消解,社会一直保持稳定,其缘由何在?

  这其中,劳工、精英和国家这三种社会角色的活动值得注意。

  就英国劳工来说,他们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通过合法斗争为自身争取利益,较少表现为暴力倾向,大概与社会传统、教育水平以及国家提供的利益诉求渠道比较畅通有关。

  英国的社会精英,保持了一定的道义和良心,对社会不公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推动解决。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工厂立法,是1802年议会颁布的《棉纺厂儿童健康和道德调整法案》,该法案由兰开郡纺纱厂厂主老罗伯特·皮尔爵士提出,他是一个由富农转而经营棉纺织业而成功的资本家。

  此后,工厂经理罗伯特·欧文在1815年、霍布豪斯爵士在1825年都曾推动工厂立法。到1831年,棉纺织工厂已被立法要求未满18岁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再往后,英国著名政治家格拉斯顿、迪斯雷利等都曾推动社会改革,促成劳工与资本家享有较为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缓和社会矛盾。

  自由放任的市场是英国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所以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家奉行不干预的政策,但市场也有缺陷。工业革命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但这些财富主要归新兴资产阶级所有,劳工的财富却增长得很少,这让人们感到社会不公。在强势的资方、弱势的劳方没有对等的谈判条件之下,国家的干预和对劳方权益的倾斜就变得不可缺少,国家在其中不能无所作为,而必须利用法律、政策的调整给予调节。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及之后有很多立法,如雇主与雇工法、工会法、工伤赔偿法、最低工资法、济贫法、养老金法案等。后来更实行累进税制,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所得税,使贫富差距缩小。国家还拿出大量款项补助失业者或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使他们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样,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逐渐被克服,英国社会暴力革命的因子就被消灭了。

  英国历史上解决劳资矛盾的经验说明,劳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激烈的社会变革不容易发生。而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则显示在专制传统深厚的国家,专制权力容易与资本结合,演化成最恶劣的权力资本,不体恤民意,不给劳动者通过合法手段争取权利的通道,社会上层也丧失了对下层应有的道义责任,这才导致矛盾积聚,下层只有通过暴力才能改变生存状况,使得社会动荡的隐患难以消除。
 

------中国危机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