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24 09:06:35 来源:新华网阅读:9957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馆里,陈列着一部电台。这部电台装在一个木制箱里,电台开关和调节旋钮锈迹斑斑,变压器、线圈等零件布满尘垢。别看简陋陈旧,它却是红一方面军的第一部电台,在红军一次次战役中“屡建奇功”,并与党和国家的通信事业和新闻事业密切相关。
1930年12月底,红一方面军歼灭了孤军冒进的国民党军第18师,毙伤俘敌师长张辉瓒以下9000余人。
“在这一仗中,我们缴获了18师的电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警备区副司令员的李衍福回忆。其实,这部电台是“半部电台”,发报机已坏,只能收报,不能发报,就像一部电话,只能接听,却打不出去。
1930年以后,随着根据地的建立,红军的作战形式由游击战过渡到以运动战为主,为了便于组织各地区部队配合行动,及时获取消息至关重要。当时为了得到外面的消息,只能派一些红军战士进入敌占区打探,但这风险很高,许多战士为此付出生命。
对红军部队来说,这“半部电台”极其珍贵。
“经修复使用后在对敌侦察上发挥了不小作用。”据曾任无线电队队长的王诤后来回忆,当时国民党部队每到一处,用电台联络时,都先问对方在何处,以便确定位置,且联络都用明语,这等于不断地向红军报告部队的行动和部署。
几天后,围歼国民党军另一支部队谭道源师时,红军又缴获了一部完好无损的无线电台。至此,红军拥有了一部半电台和一些技术力量。
1931年2月,红一方面军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队训练班。不久,上海党中央培养的一批报务员来到江西中央苏区,使苏区无线电技术力量进一步壮大。
不久后,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在这次作战中,红军靠着电台听到了敌军的行动方案。毛泽东、朱德依据情报周密部署,在观音崖、九寸岭布下天罗地网,红军似神兵天降,漫山遍野杀声震天……捷报频频传来,电台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龙介绍,到第三次反“围剿”结束,中央红军的电台数增加到10部。1931年12月,宁都起义的部队带来了8部电台和40多名技术人员,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实现了飞跃发展。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于当天成立,并首次以红色中华通讯社的名义通过红军的无线电台播发新闻。红色电波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传向全中国、传到全世界。
红中社对外播发新闻的呼号是“CSR”(即Chinese Soviet Radio,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缩写)。这个呼号一直被沿用20多年。
红军的这些电台使得红中社有了建社的技术保障,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新型的通讯社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声音,以及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革命的消息,通过红中社发出的电波,越过万水千山,传向全中国、全世界。
红军的这“半部电台”一直没被丢弃。它陪着红军战士走完了漫漫长征路,在一次次战斗中立下大功。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台,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军战士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寄托。如今,这部电台已融入历史,但它承载的精神未流逝,在新时代中熠熠生辉。”张龙说。
由“半部电台”起家的人民解放军通信事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以多种专业部(分)队组成的专业技术兵种,在作战、抢险救灾以及支援国家建设中,出色完成了各项通信保障任务。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穿行在土地革命战争馆间,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似乎还能听到这部电台的“嘀嘀”声……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延迟退休,如何影响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