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民向低龄化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日趋严重。为此,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并致信全国家长,呼吁家校密切配合,防止学生沉迷网络。(4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成瘾性网络游戏、违法直播、色情信息、互联网赌博等,已成社会毒瘤,侵蚀着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一些学生沉迷成瘾、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甚至引发恶性案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教育部的“紧急通知”,就是回应各方关切的应时之举。
不过,从教育部的“通知”内容看,其提出的预防措施多是原则性、引导性、呼吁性条款,缺乏硬约束内容。笔者认为,想凭一纸通知和一封公开信,扭转学生沉迷网络趋严重之势,明显力有不逮。
首先,由于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没具体得可操作性条款,没有刚性要求,靠“通知”来引导,学校的执行力无疑要大打折扣。其次,中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自制力较弱,面对遍地诱惑的网络世界,连成年人都难以抗拒,纷纷成为“低头族”,想靠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远离手机,远离网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三,节假日以外,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家长的管教往往鞭长莫及。再加上如果学校的相关规定刚性不足,许多时候家长约束孩子也可能无所适从。
学生沉迷网络危害严重,出台预防措施刻不容缓。近年来,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有益探讨,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如:手机入袋有之,屏蔽信号有之,收缴或罚款有之……但是,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学校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各出其招,师生之间“斗智斗勇”,不胜其烦,因此造成的师生冲突不时见诸媒体,甚至还曾引发极端命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学校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早在2012年就宣布,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并规定了对学校、教师的问责事项。
针对沉迷网络的极大危害性,以及当下严重趋势,预防学生沉迷网络仅靠引导、呼吁远远不够。笔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转换思路,祭出“猛药”,出台硬约束举措,全面禁止全国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并对其他时间使用手机列出明确指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学生沉迷网络的机会,将网络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