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职业陪诊员兴起:老人最需要关心,年轻人恐惧疾病

时间:2021-06-25 18:24:4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阅读:8568


 

(陪诊员韩立为客户排队。 图/受访者提供)

 

 

“老人缺少关心是社会的痛点”

 

 

陪诊员们接触的客户中,老人的需求最多。

 

 

很多子女为父母下单后,会给韩立打来电话确认,开口总会提到工作不便,或是家里小孩刚出生,拜托他能尽心陪老人看完病。也有老人不愿麻烦子女,但进了医院找不到科室,甚至连取号机也不会操作,只能找他陪同。

 

 

在老人的观念里,付费陪诊往往是不划算的。他们总是问道:可以开个发票走医保报销吗?我这么大年纪了,没什么收入,能不能便宜点?对于这些问题,韩立总是哭笑不得。后来,他们干脆和子女统一口径,以朋友身份为老人服务。

 

 

老人愿意唠嗑,最多的话题是家庭、子女——孩子在外不容易、孩子在大公司上班、孩子请不到假没办法,他们常常会主动聊起,也常常理解子女的难处。这个时候,韩立也会应和,“您老人家真不容易,孩子挺不错的”。

 

 

但孤独也会在某一瞬间流露出来。一位榆林农村的老人独自来西安看病,不会说普通话,在医院门口找到了韩立。排队间隙,他操着一口方言告诉韩立,儿子高中毕业就去了沿海城市打工,后来在外面安了家,这些年很少回老家。被查出高血压、糖尿病后,老人沉着脸嘟囔:“结婚生孩还给他掏了钱,老子病了也不管,生了跟没生一样。”

 

 

“年轻人生存压力大,但是从老人角度来说,其实也挺心酸的”,韩立也是打工人,这种两难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他只能转移话题,或者安慰老人积极就诊。

 

 

绝望面前更无力。有老人肺癌到了中晚期,被“宣判”后突然瘫在椅子上;也有老人因为治疗方案、费用问题和子女亲戚产生争执,干脆拒绝治疗回了家;还有老人付不起医疗费,一言不发默默走出医院。

 

 

除了陪诊,陪护也是老人的一大需求。2014年,华北地区的苗宇(化名)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他刚回家照看没两天,老板便催得不耐烦。

 

 

术后的母亲几乎成了植物人,卧床在家无法自理,需要定期更换胃管、尿管。苗宇是临床医学毕业,这些对他没什么难度,但互联网工作强度大,他常常是凌晨一两点下班,再驱车赶回200公里外的老家。他帮母亲翻身擦拭,用棉棒清洁口腔、鼻腔,有时候尿管周围会有沉积物,看着煎熬中的母亲,苗宇内心五味陈杂。

 

 

即便是每隔三五天一趟奔波,他也渐渐难以应付,“把自己扔到沙发上,感觉自己也是个植物人了。”

 

 

后来母亲走了,苗宇跳槽做起了职业陪诊,并开发了陪护服务。他们联系医生护士等资深专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包括上门换药、更换管道、医院陪护等。“老年人缺少关心照顾,我觉得这是整个社会的痛点。”他说。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