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本路径

时间:2018-08-03 14:47:04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产业演进与制度创新两方面。
 
  产业演进
 
  长三角跟珠三角产业演进的路径类似。一般来说,产业演进在三角洲地区的体现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产业实现了横向一体化的集聚。在广东我们叫“专业镇”。无论广东中山、顺德、珠海,还是深圳,一个镇就生产一个产品系列,就叫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的集聚从产业的角度节约了销售成本,因为市场就在这里。浙江的义乌最能说明问题,我们经常在珠三角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不起眼的地方生产的产品在世界的市场份额有些超过60%,这一定会把市场引来,别人就会找到这里进行购买与销售。
 
  第二是纵向一体化,珠三角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的集聚,东莞是最明显的,东莞生产一台电脑比世界电脑的平均成本低10美元,如果产业链在一个城市里面比较完善,就实现了纵向一体化。
 
  第三是范围经济。如果一个城市既有横向集聚又有纵向集聚,就实现了范围经济,综合成本要远远低于其他地方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我们认为,珠三角许多产业形成了范围经济,建立了完善的产业生态,而产业生态的完善决定地区与国家的兴衰。很简单的几个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生产总量的比重,如果超过30%,这个国家一定是强国,如果慢慢降低,从30%降到百分之几,这个国家就退出了强国的行列。所以,完善的产业生态是湾区经济竞争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升级的特征来讲,珠三角完成从“前店后厂”的模式到“统一市场”的转变。早期珠三角的分工是整个销售网络在香港,生产基地在珠三角,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转变了。现在是通过市场的价值链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港澳的合作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功能性的整合走向制度性的整合。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粤港澳大湾区完成了一个有效的结合。
 
  香港的企业是怎样把珠三角的产业带起来的?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内地没有这么多的工业,都是通过劳动密集型转移后带起来的。例如,东莞服装业经历了“筑巢引凤、借鸡下蛋、借船下海、扬帆起航”的过程。刚刚改革开放时,我们不是WTO的成员,服装出口是有配额的,香港没有,所以香港把服装业转到这里来,再通过香港销售,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目前的专业镇。珠三角从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就是一个民营企业成长的传递过程,两条传递的主线很明显,一个是港资企业带动珠三角民营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国营企业改制,现在所有珠三角的巨无霸都有国企的影子。港澳资企业和国有经济催生了现在的民营经济,整个珠三角工业化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
 
  制度创新
 
  目前,按照排序,粤港澳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工业化的阶段,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通过市场的路实现了产业的聚集,实现了整个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成长。还有一条路就是制度的安排。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CEPA,这是第一个比较规范的制度安排。粤港澳商品贸易自由化在2005年开展了,2004年先是开放了两百多类商品,2005年建立港澳输往内地产品零关税制度,港澳产品只要符合WTO关于30%原产地的原则,进入内地产品都是零关税。反过来也是一样,香港、澳门是自由港,香港、澳门对任何地区的商品进入香港、澳门,只有少数的商品征收关税,其他全部零关税。实际上CEPA2的时候就开始了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当时开放了十类,一路开放到现在,开放的结果怎么样?香港人说大门开了,每个行业都可以进来,发现小门没开,后来慢慢开放,每年签一次协议,小门开了又有玻璃门,玻璃门开了又有弹簧门,这是正面清单方式开放的结果;而WTO关于服务贸易开放的规则,是负面清单和准入前的国民待遇。以前开放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障碍,是因为我们采用正面清单,正面清单不符合WTO的要求,所以2014年的时候CEPA实现了负面清单的规则,CEPA负面清单是商务部制定,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则由国家发改委制定。
 
  二是自贸区的创新,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和珠海的横琴,一共是一百多平方公里,这几个自贸区从2015年成立以来成效斐然,很多指标都是成百倍的增长,如注册资金的数量、五百强的数量、创新企业占GDP的占比等等。他们主要进行了几方面的改革,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的监管、法治便利化等等,平均的改革事项,在自贸区达到了数百项。
 
  三是粤港、粤澳首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三地行政首长一年一度的联席会议,解决了粤港澳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生活圈建设、创新产业合作等一系列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