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探索与案例

时间:2017-10-30 14:46:2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最新划分标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以及武汉七个城市被划入超大城市范围。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久未解决的重大课题。建立健全超大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七个超大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为城市工作与城市治理的根本遵循,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不断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从治理体系、依法治市、党建引领、流动人口治理、生态治理、新型城镇化、城市管理等方面,搜集、整理七个超大城市积极探索城市治理的经典案例,并进一步系统总结七个超大城市的有益探索和先进做法,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探索创新城市治理和继续探索、深化超大城市有效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北京:“像绣花一样打理城市”逐步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方面工作都迈出了积极步伐,取得重大进展。北京市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重大问题,坚持首善标准,以人民为中心,对标国际一流,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宜居性,立标杆、树旗帜,逐步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主要做法
 
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非首都功能过度聚集。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打出治理“大城市病”的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格有效控制了增量;同时,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实施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北京市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努力破解超大城市面临的各种难题,采取超常规措施“铁腕治污”“铁腕治霾”,连续实施两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年度制定实施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北京市坚持像绣花一样打理城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实现全覆盖;开展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创新建立街巷长制,目前核心区所有街道都有了街巷长。北京将继续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在不断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形成与发展。
 
上海:依靠法治、科技和全社会力量走出一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
 
2017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在谈到城市治理时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上海的社会治理之路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现成的先例可循。上海的城市治理之路,就是要依靠法治、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力量。上海市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加快补好短板,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主要做法
 
依法治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切中“痛点”。上海市通过严格执法的实践,让市民逐渐意识到,遵守规则的人最终不会吃亏:“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是上海应有的精神财富。”上海市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从严刚性执法,彰显法治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针对城市顽症根源,上海市从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和源头预防,铲除顽症滋生土壤;聚焦常态长效,进一步加强城区综合治理的整体规划,加快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不断拓展丰富网格化管理内涵,大力推广联勤联动执法机制,着力提升城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智慧城市:超大型城市治理的“钥匙”。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大量采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率,也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保证了城市安全运转;另外,信息平台将公交行驶信息提供给交警、路政等部门,成为上海道路交通规划的数据依据,促进社会公共事务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上海市全面推进社区政务服务一口受理、全年无休,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检验城市治理工作“成效”的标准就是群众是否感受到、群众是否满意。上海市目前正聚焦基层难点,推动“社区三年行动计划”,解决一批“急难愁盼”,让群众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改革成果,这样全体市民才有激情和能力参与社会公益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
 
补好短板: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是关键。补好短板只是第一步,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让短板再成为短板则更考验治理能力。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正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提高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将补短板的成果巩固下去。上海市坚持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共同体,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现代格局,这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关键。
 
广州:“五化五同步”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按照“中央有要求,广州见行动,落实出成效”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超大城市基层党建“五化五同步”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发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
 
主要做法
 
坚持区域化管理,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着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建工作区域化为抓手,通过重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功能,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吸纳辖内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或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将辖内党组织纳入管理,强化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州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推进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各类组织共驻、共商、共治、共享的工作机制。
 
坚持网格化覆盖,实现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党建同步。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充分整合党建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在流动人员聚集地成立流动人员党组织,实行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模式,把党支部打造成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的沟通桥梁和工作平台。
 
坚持智慧化联通,实现实体组织和网络空间同步。着力推进智慧党建,把党组织建在网上、把党的工作覆盖到网民,畅通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网路。广州市各区通过在智慧党建平台建立党组织管理系统,做到各级党组织动态“一目了然”,通过党员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实现组织动员“一呼即应”。
 
坚持项目化带动,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同步。坚持聚精会神地大抓基层,着力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通过“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有效破解党建难题。坚持眼睛下移、力量下沉,推动资源向基层集聚,推动问题在基层解决。整合各部门理论力量,通过律师、民警、社工进社区,实现“一社区一律师、一民警、多社工”的基层治理格局。
 
坚持品牌化提升,实现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同步。把培育党建品牌作为重要抓手,引导各级党组织推进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引导各级党组织立足解决突出问题,精心创建党建品牌,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