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于淑婧 荆学民:自媒体时代的中国政治传播及其治理

时间:2020-11-02 00:42:04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cn/n1/2019/0901/c1001-31329645.html,2019-09-01。

   (29)亨廷顿认为,复杂政治共同体依赖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程序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强弱则又取决于这些组织和程序获得支持的广度及其制度化的程度。[美]萨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30)林尚立:《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3页。

   (31)Lucian W.Pye,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PD-1),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5,pp.9-10.

   (32)荆学民、于淑婧:《互联网时代政治传播输入的变革与挑战》,《现代传播》2019年第1期。

   (33)郝丽阳:《六成网民使用线上政务办事,政务新媒体助力政务服务智能化》,http://www.cnnic.cn/hlwfzyj/fxszl/fxswz/201801/t20180131_70195.htm,2018-01-31。

   (34)Stockmann Daniela and Luo Ting,“Authoritarianism 2.0: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 in China”,2015,pp.1-49.

   (35)Jia Lianrui,“What Public and Whose Opinion? A Study of Chinese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alysis”,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Vol.4,2019,pp.21-34.

   (36)Tao Wu and Bixiao He,“Intelligence for Sale:The ‘Party-Public Sentiment,Inc.’and Stability Maintenance in China”,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Jul.12,2019,pp.1-12.

   (37)荆学民、于淑婧:《互联网时代政治传播输入的变革与挑战》,《现代传播》2019年第1期。

   (38)Creemers Rogier,“Cyber China:Upgrading Propaganda,Public Opinion Work and Social Manag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Vol.26,2017,pp.85-100.

   (39)王来华、林竹、毕宏音:《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新视野》2004年第5期。

   (40)[意]乔·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王明进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85-86页。

   (41)转引自Jia Lianrui,“What Public and Whose Opinion? A Study of Chinese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alysis”,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Vol.4,2019,pp.21-34。

   (42)[意]乔·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王明进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85-86页。

   (4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页;刘伟、吴友全:《论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内输入模式》,《江汉论坛》2013年第6期;马胜强、吴群芳:《政策输入的政治逻辑——我国政策内输入机制分析》,《学术论坛》2014年第3期。

   (44)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稳定性公式(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表明,当政治参与的速度超过政治制度化的水平时,政治将面临秩序危机和不稳定。参见[美]萨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45)[德]哈贝马斯:《哈贝马斯精粹》,曹卫东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6页。

   (46)[英]芬利森:《哈贝马斯》,邵志军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32-49页。

   (47)[英]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Bowman Shayne and Chris Willis,“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The Media Center at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2003,p.9.

   (49)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第5期。

   (50)Repnikova Maria and Kecheng Fang,“Authoritarian Participatory Persuasion 2.0:Netizens as Thought Work Collaborators in Chin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27,2018,pp.763-779.

   (5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52)[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10页。

   (53)Mann Michael,“The Autonomous Power of the State:Its Origins,Mechanisms and Result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Archives européennes de sociologie,Vol.2,1984,pp.185-213.

   (54)李强:《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的悖论——兼评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341.html,2011-11-29。

   (55)[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56)转引自[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2页。

   (57)[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5、472、325页。

   (58)曹正汉:《“强政权、弱国家”:中国历史上一种国家强弱观》,《开放时代》2019年第2期。

   (59)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邱道隆译,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译者序,第11页。

   (60)[美]萨缪尔·P.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3页。

   (61)Lee Chin-Chuan,“Ambiguities and Contradiction:Issues in China’s Changing Political Communication”,Gazette,Vol.53,1994,pp.16-17.

   (62)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