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让乡村更加美丽,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让农民更加富庶,让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可以有新作为、大作为。 背景:城乡发展不平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向纵深推进...
时间:2017-12-28
一个指标数据很好但公众却不满意的工作和政策,若一口咬定是成功的,其客观结果想必是加剧社会矛盾。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评价结果,根据相关评价体系,该评价结果由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程度两大部分组成。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
时间:2017-12-28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未来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真正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 进入新世纪...
时间:2017-12-28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两个原因 南方都市报:近期你提出要以“集体土地所有制”加上“村社内置金融”的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成为乡村治理的基础,很有意思,与三农研究者中左右提出的方案均有差异(右更多主张私有化,左虽主张维护“集体土地所有制”,但不主张地权抵押)。但我们知道,中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依靠工业和服...
时间:2017-12-28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不合理局面提供了制度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建设美丽中国最基础的目标。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将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生动实践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此项改革从2015年先行试点到进入全国试行的新阶段,为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
时间:2017-12-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这一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时间:2017-12-25
我国农村改革后,村组集体的大部分耕地实行“两权分离,承包到户”;同时,村组预留了一部分机动地,以备调剂使用。因此可以说,农村机动地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产物。一、改革初期对“机动地”的设置与管控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集体可以留下少量机动地,暂由劳多户承包,以备调剂使用”,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关于机...
时间:2017-12-24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近四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农情,同时也需要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一、农村土地所有制取向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使用权)归农户,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有效的,已形成普遍共识。...
时间:2017-12-24
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无疑显示了“三农”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显示了“三...
时间:2017-12-24
记者17日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获悉,年底前,包括161家中央驻京单位和驻京部队、118家市级党政机关、1700多家区级党政机关在内,将有近2000家单位率先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并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陆续进行考核验收,对拒不履行垃圾分类责任的主体进行媒体曝光、通报批评或根据相关法规给予行政处罚。(12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实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
时间: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