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06 23:29:07 作者:张红宇来源:爱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描绘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着力点在哪里,靠谁来振兴乡村,有哪些必须打赢的改革攻坚战?为此,《领导文萃》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张红宇司长。
记者: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前不久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把“三农”工作摆到了一个新高度。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乡村振兴?
张红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和动员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过去一段时期,我们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農、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更多侧重于服务城市现代化,忽视了乡村的整体现代化,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青壮年人口锐减、基础设施衰败、发展后劲不足等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这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导向和补齐农业农村农民短板的问题导向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充分体现了“三农”政策的连续性、一惯性,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
事实上,我理解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彻底消除城乡、工农发展的二元结构矛盾。
记者: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以前相比现在有哪些亮点?
张红宇:乡村振兴不是哪一方面、哪一行业、哪一领域的振兴,而是全面振兴、系统振兴,涵盖了乡村各个方面的振兴,是门门考试都得优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总要求的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谓“升级版”“拓展版”。
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旺盛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也是政治、社会、生态、文化振兴的基础,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有条件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升华和实践,是人与自然在乡村的和谐共生,是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强化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使广大农民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共同分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
一以贯之强调乡风文明,这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就是要在新时代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再上新台阶,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体上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发展上的具化,它们各有侧重、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站位高,格局大,涉及我国“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根据您的观察,聚焦点和着力点在哪里?
张红宇:提衣要提领,张网要抓纲,振兴乡村也要把握关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根子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应该聚焦以下三个方面协同发力。
聚焦打造强势农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我国是农业大国,2017年粮食总产量达1235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人均粮食、肉类、水产品占有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体量已然很大,但大而不强,缺乏综合竞争力和国际比较优势,与其他行业和产业相比,农业彰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与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地位并不匹配。这就要求在稳定总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由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聚焦促进收入增长,推进农民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2元,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但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倍差达2.71,而且从可预期的时间跨度看,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制约因素甚多,促进城乡居民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如果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别,特别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就要求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村创业创新,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获得产业链更多增值收益。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并力争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为世界扶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从根本上讲,还需要调整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战略性顶层设计,争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逐一解决有关难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长期无解。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农村缺乏活力,传统的乡村秩序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针对此种状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既区别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要素向城市单一流动的现象,也区别于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单一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的取向。这就要求引导要素自由流动,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畅通智力、技术、管理等要素下乡渠道,全面提高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要建设宜居乡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要向农村教育、医疗等提供更多公共资源,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发展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保护好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保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底色。城镇化要让人们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要让农村令人更向往。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