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汪信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审思

时间:2020-11-09 08:45:53 作者:汪信砚来源:爱思想


  作者简介: 汪信砚,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所谓生态文明,实即生态化的文明,也可以说是使现有的工业文明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并不是要创造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的文明形态,而是要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植入一种生态维度,使工业文明由以往的“黑色文明”发展为“绿色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在于维护人类的利益,因而应该以人类为价值本位,坚持和践行以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价值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维护自然界的利益、应该以自然事物为价值本位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不仅必然在理论上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而且还会得出各种反人道主义、甚至反人类的荒谬结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防范包括资本逻辑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个体中心主义和群体中心主义对生态环境的侵害,真正实现生态正义,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价值本位;价值追求;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X004)

  进入21世纪以来,建设生态文明日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并提,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与上述过程相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日渐凸显为我国学界的一个理论热点,人们围绕着这一论题作了大量的探讨,从若干方面深化了对这一论题的理解,但也显露出不少需要澄清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哲学价值论的审思。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

  什么是生态文明?这是我们谈论和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时必须首先弄清和回答的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一前提性问题上,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

  在国内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和讨论中,许多人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例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生态文明研究的起步阶段,申曙光在其研究生态文明的系列论文中就认为,“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讲,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从兴盛走向衰亡,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走向衰亡的基本表征,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1];“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较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更伟大的文明”[2]。国内较早研究生态文明的余谋昌先生也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渔猎社会是前文明时代;农业社会是第一个文明时代;工业社会是第二个文明时代;现在将进入新的第三个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已经‘过时’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3]。直到目前,这种关于生态文明的“文明新形态”论仍然相当盛行。例如,徐春教授写道:“生态文明将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既有连接之处,又有超越之处。”[4]王雨辰教授同样认为,“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5](P15)。此外,还有不少人提出,农业文明属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属于“黑色文明”,而生态文明则属于“绿色文明”[6][7][8]。总之,上述这些人认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绿色文明”)。按照这种关于生态文明的“文明新形态”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就是废止目前的工业文明,创造一种不同于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和工业文明“(黑色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绿色文明”)。

  上述这种关于生态文明的“文明新形态”论是难以成立的,生态文明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所谓生态文明,其实就是生态化的文明,或者说就是使我们现有的工业文明生态化。之所以说生态文明不是也不可能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主要是因为:

  首先,生态文明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的最基本形式,而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又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人类正是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这两种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先后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也正因如此,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前后相继的两种主导形态或独立形态,人类文明也只可能有这样两种独立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保护自然、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但保护自然、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只能内在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活动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只能通过完善和优化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来实现。有人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类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保护客观世界,“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9]。这种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似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就只能是“征服”甚至“破坏”客观世界。其实,人类“保护客观世界”如修复生态环境同样也属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同样也属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它主要是通过完善和优化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来实现的。当然,在工业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形态以后,农业生产日益被工业化,农业生产活动及其成果逐渐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们完善和优化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成果,生态文明是从属于工业文明的。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并且是在完善和优化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依附性文明,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

  其次,工业文明没有并且永远也不会过时,生态文明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工业文明。正如上述,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的。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方法的总和,其中,各种物质工具是人的自然力(包括体力和脑力)的放大和延伸,而作为技术的各种方法则是对于人类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程序化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人类能够改变既有事物的性质和功能,甚至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自发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不会出现的新事物,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倍增器。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就始终是与技术发明和技术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由此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即开创了农业文明。尔后,青铜器、铁器的发明和应用等农业技术革命,又不断地把农业文明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18世纪以蒸汽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而19世纪以电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20世纪中叶以后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则使工业文明的浪潮不断推进。诚然,以往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以往的工业文明的确可以称为“黑色文明”,这种“黑色文明”是以往各种工业技术应用的消极后果。但是,工业文明并不必然是“黑色文明”,工业文明也并没有衰落。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变革,工业文明本身也是在不断地转型升级的。人们通常根据工业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把人类工业文明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时代,即工业1.0、2.0、3.0、4.0时代,其中,工业1.0是机械设备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而工业4.0则是智能化时代。工业4.0概念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制订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最先提出的,它旨在开发和应用新一代的革命性技术,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实现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并举。这些新的革命性技术中,有很多都属于生态技术。生态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称。目前已有的生态技术种类繁多,包括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各种替代技术,能够在生产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各种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从而减少资源消耗的各种再利用技术,能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各种资源化技术,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技术不过是新的或“绿色的”工业技术,它仍然属于工业文明的范畴。例如,就替代技术而言,作为消耗臭氧层物质CFC-12的代用品,四氟乙烷已被广泛用作汽车空调、冰箱、工业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同时也被用作气雾剂产品的抛射剂、清洗剂以及生产泡沫塑料的发泡剂。其中,CFC-12是工业制品,而四氟乙烷同样也是工业制品。目前,这些生态技术的应用,已经催生了初具规模的生态产业体系,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三产业等。这类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完全可以使工业文明由“黑色文明”转化为“绿色文明”。作为新的工业技术的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前景表明,过时的仅仅是作为“黑色文明”的工业文明,而“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将成为工业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并不会终结或超越工业文明,而只会赋予工业文明以全新的面貌,使工业文明绿色化。而如果离开了工业文明的基础,特别是如果没有作为新的工业技术的各种生态技术,生态文明就永远只能是一种空中楼阁。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