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已经四十年了,中国社会正在从一个高举意识形态的以集体为本位的集权式半传统社会在走向以公民为本位的市场化、民主化、自治化的现代社会。同时,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指导思想也从西方回归本土的过程。四十年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社会体制和文化灵魂的双重变奏。青年价值观的嬗变是和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回顾三十年青年价值观的变迁,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
时间:2018-09-18
年轻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所在。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突出政治训练,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省委组织部在选拔时,十分强调政治素质,对我们的培训也是突出政治训练。”洪...
时间:2018-09-18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今天还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许多思想是古今一脉的。这一点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民本思想,比如“怀天心”、&ld...
时间:2018-09-18
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仅受制于特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而且取决于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在人类发展道路的图谱上,文化基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文化基因的...
时间:2018-09-18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有效的基础前提就是农村自组织的充分发展,也是乡村社会培育完善的重要体现。在早年乡村建设派的实践中,往往都特别注重把乡村居民组织起来,从改善生活环境入手,以教育为切入口变革乡村社会面貌。实施乡村振兴主体是乡村居民,农村自组织是人们自主、自发、自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共同体”,...
时间:2018-09-18
基层社区是社会各类问题的集结地,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由此,一系列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围绕新时代社区面临的治理困境和难题逐步展开。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区各种形式的草根组织不断涌现。这些组织在扎根社区、满足社区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有效地完善社会治理在社区基层的效力延伸。它们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进...
时间:2018-09-17
[内容摘要] 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八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改革的新方向、新理念、新举措,其中包含着若干重要的概念术语,即党和国家机构,党中央机构,国务院机构,组建、重新组建、整合组建,合署办公、合并设立以及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保留牌子、加挂牌子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举措和意义,有必要对这些重要的概念术语作出相关的解析。[关键词] 机构改革、概念术语、解析;[作者简介] 许耀桐,男,国家行政...
时间:2018-09-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既是对以往我国社会治理经验的凝练总结,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安排,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指明了具体方向。我国社会治理经历了从传统的&ldqu...
时间:2018-09-1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2000余年。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制约,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但就制度设计而言,它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人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创设独立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东汉,御史府改...
时间:2018-09-17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落脚点,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党中央首次专门为社区治理进行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
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