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吕邦列:推动农业升级换代,开启制度变革之门

时间:2019-02-18 21:37:0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而经济困难重重,当时的中国政府采用了“引导+强制”的办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农村掀起完成了合作化运动,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农村大兴水利,城市大搞工业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又进入困境,当时的中国政府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支持农民分田单干,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短时间内被全国绝大部分村庄所效仿。从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之门,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也促进了城市化大发展。

  如今,中国经济又一次走到拐点,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再提乡村振兴战略,大谈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创新等,就是在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为中国共产党规划了变革的路径!

  分析前两次变革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大变革往往从农村开始容易成功;中国大变革往往是急风骤雨式的,改革前是静如处子,改革时动如脱兔!这种变革往往能迅速凝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能,以催枯拉朽的能量实现变革成功。

  毛泽东时代,靠的是在农村以“引导+强制”的办法促进农民合作、城市实行工资化合作,利用组织化团体的力量搞经济建设;邓小平时代,靠的是给个人松绑,发挥个人的自主能动性,推动了经济大发展。

  如今,习近平时代,必须建立一套民主协商新机制,使人们既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和优势,又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如此才能促使经济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此也才能解除中国当前的困境。形势至此,只有顺应才能前行!

  习总书记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已经在按照前人的变革成功经验,在农村先行探索制度变革路径。习总书记之所以迟迟没有按下制度变革按纽,是因为他缺少一个条件:毛主席搞人民公社制,是照搬苏联模式;邓小平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小岗村的案例。而习近平总书记要走新路,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

  从习近平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是带领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社会,使整个人类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现在习中央所要探索的就是制度方法,而且需要一个案例来加以证明!

  我们知道,工业文明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制度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制度,工业文明就不可能建立与发展;同理,要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并促其发展,必然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来保障,因此,必须要创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度!

  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中的生物学习。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生物,其体内外的各种细胞、器官、系统都能各归其位、各司其责,它们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共同维护生物生命的延续,如此,也才能保障各自的生命延续。当我们把每个生物看成一个社会,其不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吗?其不就是构成该生物的所有细胞命运共同体吗?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都因生命需要而配置。

  我们人类社会或组织仿照生物的构成来建设,要让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各归其位,各司其责,一定是充分的民主协商的结果;组织内各机构部门、系统应该是为了协作成事、为了整体所有人的和谐幸福而配置,也应该是充分地民主协商后的结果。如此,组织内各机构部门、系统、个人和谐共生,相互成就,相互制约。

  这样的组织或社会好比一个有机整体,必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组织或社会!仿照生物构造来建设人类组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协作共生,必须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因此,强称之这种组织方法为“协作民主制”或“仿生民主制”。

  “协作民主制”如生物一样,需要一个演化过程,由最初的粗糙、简单向精细、复杂灵敏化演进,由基层逐渐向高层、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扩展的过程。因此,摸索并建立“协作民主制”,需要从乡村开始、从自然村或行政村开始,更应与现实需要相结合!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又遭遇瓶颈需要突破,给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习中央需要在较短的时间(5——10年)内,推动农业在全国实现升级换代——从个体、化工农业转向协作、生态农业,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协作民主制度”体系,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大融合。如此,农村、农业必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今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困局和失业潮困局。

  阻碍农业升级换代的主因之一,是我国农村“地碎人散”的现状,促进农村“地合人和”就成为当务之急,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历时最短且没有任何后遗症实现农村“地合人和、分工协作”的方法就是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内搞充分的、真正的民主协商。

  在制度变革与时间赛跑的当下,在自然村或行政村内通过民主协商解决“地碎人散”的现状,极大可能会再次成为历史的选择,就好比当年历史选择推行小岗村分地单干一样。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下,需要一个村庄,摸索用“协作民主制”的方法,去解决该村“地碎人散”的现状,促进该村实现“地合人和”的局面,并建立起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从而推进该村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若获得成功,就会使该村成为一个生态文明的村庄,成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村庄命运共同体!

  如此,该村的探索就具有了历史价值,相信其充实了“协作民主制”内容的经验总结就极有可能得到习总书记的重视,然后把该村作为一个样版推向全国、把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协作民主制”推向全国,从而开启中国制度变革之门!

  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探索,当有人了解后,我坚信,一定会有人去积极进行尝试!这种尝试,全都合乎法律,也符合习总书记的方针政策和讲话精神,也是习总书记所代表的党中央和政府迫切所需的!

  探索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要在农村搞民主协商解决“地碎人散”的现状,试点选址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导致失败,而致使后续无法进行。慎重选址的村庄,须满足几个条件:1、远离城郊,2、村内矛盾小,3、村支两委有责任心,4、处于土地质量差别不是太大的平原地区,5、村内种植作物比较单一且不是多年生的。简单的道理,就是变革实验要选择在最容易实现的地方开始。

  当年全国农村都是通过农民在经过充分的、真正的“民主协商”的过程后,土地才得以分配到各家,如今,由分到合和的“民主协商”过程肯定要艰难的多,但只要多给予农民一些时间(顶多半年)和耐心(针对现实农民分散各地的情况,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农民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智商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先让能够合和的农民组合在一起,然后通过民主协商,把地调整到一块。办法总比困难多!更为关键的是,农民也有这个需求,他们懂得土地整合的重要性,也懂得合作才有出路的道理!所以他们有这个积极性来进行民主协商整合土地,当然得有政府和村支两委出来支持和主持。

  通过“民主协商”促进“地合人和”的过程中,农民就可以慢慢自我组织起来,依照现有的政策法律,可以也需要成立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村级农民合作社。要使这个村级农民合作社拥有协作搞生态农业建设的能力,需要仿照生物或自然生态,应用民主协商的方式配套建立相应的系统,比如:1、农机耕作服务系统;2、农民分工协作服务系统;3、合作金融服务系统;4、生态农业科技服务系统;5、生态环境治理与维护系统;6、生态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系统;7、农产品加工存储营销服务系统;8、人文教育系统;9、村庄统筹规划与局部设计建造系统等等。

  建立这些系统,有的可能超出了农民的经验和知识能力,这时,就需要社会相应的专业团队、专家院校等的支持帮助,输入相应的人才或培训相应的本地人才成为其系统中的一部分。

  民主协商下建立了配套系统的村级农民合作社,如生物或人体一样,有了多套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系统支撑,完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合作社既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能量,又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村级农民合作社,让人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不仅全部农民(包括在村外打工创业和有成就的)愿意和敢于投资家乡建设,社会、经济、政府三方也会乐意与之合作或辅助之,共建乡村,协作、生态农业必能建设与发展起来!乡村必能振兴!城乡大融合必能实现!

  探索实践的重要意义

  当年,邓小平之所以选择小岗村分地作为突破口,是因为当时,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各种监督生产管理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推动经济的发展。小岗村农民用实际行动,用最简单经济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如今,农业再次走入困境,中国经济也再次走入困境,如何推动农业的升级换代,促进经济的增长?“地碎人散”是农业升级换代的最大难点,推动“地合人和、分工协作”,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内通过民主协商来解决。

  推动协作、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首先从一个个村庄加以实现,逐步推动全国农业实现大协作、大分工,实现农业的全面提升,从而完全消除“伤农”事件发生!

  推动农业升级换代,将首先实现农村第一产业(农业)的振兴;在此基础上,将推动农村第二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带动农村第三产业(休闲、观光、旅游、养老等)的发展,实现城乡大融合。这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现今有不少村庄把主要精力先放到了农村第三产业上,这种做法可在少数村庄获得成功,不可能全面仿效。

  全国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通过民主协商,推动“地合人和”,然后走协作、生态农业的道路,必能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经济、政府,以及全体农民四大方面的力量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全面提升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这种方式,才能让所有协作方,特别是农民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安置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大学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甚至带动相关的技能培训及大学教育的发展;这种方式是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最好方法。

  如此去推行,将给全国农业的升级换代带来5——10年的建设高潮期,必会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之后,农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将给农民、协作方和社会带来长期的收益。

  推动资本下乡,搞“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搞“股份制合作”,包括农民间的自主合作以及家庭农场都达不到以上的效果,而且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失败率极高,使得这四种方式要想全国全面推行,难度难以想象。这四种方式只能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辅助措施,不可能成为主流。

  改变思维推进制度创新

  在民营经济领域,制度创新、制度变革无时不在发生,最著名的就是“南华为北大午”,这两个民营企业公司,制度创新走在了中国最前沿,让其公司及其员工大获收益!

  在民营经济领域,制度创新或变革,国家政府极少干涉,甚至还进行鼓励!在政治领域或国营经济领域,国家政府对制度变革是非常保守甚至是压制的,“政左经右”说的就是此吧。

  因此,从民营经济领域,或者把政治领域转化为经济领域,去推动制度变革或创新,让更多人受益,是一个更现实而又能有所作为的事业。比如把村民自治的政治领域转化为村级农民合作社的经济领域,制度变革或创新的腾挪空间就大得多了。

  村级农民合作社,就是村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应该主导村级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而村支两委,是政府机构的延伸组织,执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村级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又相互监督制约各自可能发生的贪腐行为。此也是一种创新,实现政治、经济在一个村庄内的分离,把经济功能从村支两委身上剥离,对政府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攻坚战

  现今“三农”问题一直无解,盖因政府力量、资本(或经济)力量、社会力量、农民力量,基本上在各自为阵,零散作战或单兵突进;有的地方整合了其中的两三种力量,去解决“三农”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问题,有时又引发了新的问题!

  从整体上,综合性和系统性地统筹去考虑研讨“三农”问题,把政府、资本、社会、农民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全面优化整合,方可化解“三农”难题。

  在政府、资本、社会和农民四种力量中,资本和政府的资源整合能力最强,而资本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品牌策划营销能力,因此,若某一致力于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著名企业公司出面与政府合作,去整合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团队和专家院校,然后把这些优势兵力一起投放到乡村试验点,指导帮助农民搞民主协商整合土地,充分挖掘、激活该乡村内的活力与资源,共同推进该乡村协作、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推动该乡村的进步与繁荣。待其初步成功后,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全国,则“三农”问题必能化解!乡村也必能振兴!

  著名企业公司参与推进协作、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对政府、农民来说就好比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担心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且相信前景而乐于做出积极反应和改变;对该著名企业公司来说,此举将奠定其生态农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有利于其今后做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平台公司!因此,游说一著名企业公司来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推进协作、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完全可行的,且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

  企业公司、政府、社会组织团队和专家院校及农民在共同推进协作、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他们必会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模式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风险获得最优质、成本最低的农产品;依托这种模式,必会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从而化解我国的“三农”难题!振兴乡村!复兴中华!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