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治道变革——由硬权力向软权力过渡 (向春/图) 很多政治权力已在快速转移给社会,软权力作用越来越大,这是治理者面对的新局面,依赖于硬权力的治理模式必须改变。 现在谈软实力的人越来越多。其实,不仅在国际关系中,各国政府内部治理中也同样有软实力的问题。软权力和软实力由同一个英文词soft power而来。国际关系中称软实力,但在国内政治治理中,称为软权力更合适。 ...
深圳市委书记:摸石头过河改革时代已逐渐过去 本文导读:需要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 编者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划定的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王荣:是的,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正是深圳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关键环节。 王荣 深圳改革,需要激活社会建设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
寒竹:中国政党模式基于中国历史传统 中国现在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改革与转型过程中,中国究竟有没有可能在执政党内部形成公开的、合法的派系,然后再由这种不同的党内派系裂变为不同的政党?在日本和中国的台湾,都曾经出现过执政党内部不同派系的分裂导致新的政党出现的局面。那么,今天的中国执政党有没有可能重复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政党演变的模式呢?有没有可能通过党内的派系斗争使执政党发生裂变而形成多党制呢?...
邓聿文:“转型陷阱”与公民社会的建设 今年以来,“转型陷阱”一词开始在学界兴起,这一概念是由社会学家孙立平提出来的,孙在其为主笔的清华大学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中,正式提出“转型陷阱”说法,以别于近年在中国学界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说。 所谓“...
郑永年、翁翠芬: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动力来自地方? 一、地方和中国的改革进程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无论是改革的发动还是改革的可持续,地方的动力都非常重要。回顾1949 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从中央地方关系中寻找改革的动力,早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定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高度依赖于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尽管被西方称为“极权主义体制&rdqu...
书院简报(第十三期) 一、大事记1.4月27日,周鸿陵提出中国公民社会要发起争创首善运动。首善运动就是通过公民社会的倡导、建设使局部地区率先实现自由、平等、法治、公平、正义、和谐的地区,进而成为全国的首善地区,从而为中国全面转型树立样板和标杆,引导中国完成转型。 二、学友观点 周鸿陵:中国在临近后转型时期,中国人行将结束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缅怀那些为了变革作出贡献的先贤,我们...
张千帆:重构中国的道德与政治哲学 没有谁会否认,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改革三十年在本质上就是中国人的权利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作为一个宪法学者,我当然不反对谈论权利;事实上,宪法一直在谈论各式各样的“权利”。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权利保障还很不到位、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仍然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人权理念。但是作为一个“...
徐贲:政体是制度与公民文化的结合 ——政治改革的“政体”问题四论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中国政治改革的迫切性,有呼吁改革的,也有提出比较具有建议的。政治改革要求的意愿动力来自对现有政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一些理论思考者把目光投向用以替代现状的一些不同政治理论蓝图,如明显翻旧的“新民主主义”,似乎创...
秋风:儒家复兴与中国思想、政治之走向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立场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具有“构建现代国家”的意志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乃是重新安顿作为中国主流价值、并且塑造了各个领域最为重要之制度的儒家。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此一工作尚未完成。近来,也正是围绕着这一任务,中国大陆发生了两起非常引人注目的思想与政治事件: 2010年底,媒...
书院简报(第十二期) 一、大事记 1. 2012年4月18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地区善治的一些意见》二、书院文件 关于开展地区善治的一些意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从集权化的社会开始走向分权社会,社会管理也开始由统制型走向共治型。这为中国社会实现善治奠定了基础。在目前,部分地区率先进行善治建设已经具备了条件。治理书院将一些善治经验总结如下,以便于学友参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