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最新文章
  • 权力配置改革是发展转型的关键
    权力配置改革是发展转型的关键

    过去的3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30年。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在大约一代人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财富瞬间变大,财富流、信息流以及现实的快速"流变"反复冲刷着人的心灵,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认识,重塑人们的价值观。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冲击波",必然对人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的"政治结构"产生复杂而巨大的影响,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加剧,这是社会历史发展逻辑必然产生的结果。面对这种...

  • 遏制基层权力失控:让民众掌握问责权力
    遏制基层权力失控:让民众掌握问责权力

    实现真正的责任政治   基层权力行使中的“失控”现象说明,直接面对民众的基层权力该是重新定位的时候了。在新的社会格局下,如何建立良性的干群关系、引入上级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及调适权力本身的内部结构,《南风窗》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中央编译局的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   他认为,上级政府对于基层政府的人事权和财权等监督手段已经很大程度异化,基层存在比较严重的&ld...

  • 于建嵘: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陷阱
    于建嵘: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陷阱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针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官员的怀疑和不满情绪。这种社会情绪的蔓延消解了民众的政治信任,催生了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 民众政治不信任的两大表现 通过对近年来几次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分析之后可知,民众的政治不信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决定、发布的通知公告、出具的鉴定结论等本来应该是具有权威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文件表示怀疑,甚至对这些文件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 许耀桐:顶层设计与深化改革
    许耀桐:顶层设计与深化改革

    自从“顶层设计”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出现后,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开来,以至于人们在谈论工作时,特别是谈到加快和深化改革时,言必称顶层设计。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顶层设计并且运用好顶层设计?应该如何理解顶层设计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又该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深化当前的各项改革,尤其是在深化各项改革中重点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些是我们必须回答的...

  •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方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方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释目前分歧较大的与公民社会及其制度环境相关的若干重要概念,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困扰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民间组织定性和分类问题,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中国公民社会现存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最后一部分简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方向。   一、若干重要概念的辨析公民社会,总的说来,对于当今中国政府和学术界而言,还是一个新的事物。中国公民社会本身正在形成之中,还很不成熟,其典型...

  •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史,我们之所以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是由于我们顺应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与要求,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使人民群众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群众主动地、自觉地参与经济发展的热情,实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繁荣富强。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走向,特别是未来5—10年的改革...

  • 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
    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

    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核心性的变迁过程。本文将从有关分析模式转换人手,来透视改革以来中国大陆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最新的趋势。从结构分化到结构定型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8O年代初。那个时候,在刚刚恢复和重建的社会学中,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域 之一。不过,由于中国社会学重建时主要是受美国主流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因此,当时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分析模式就是在...

  •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我们时代需要怎样的价值之二  生活中,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不仅一方根本不理会另一方的意见,即使中允的看法,往往也会“两头不讨好”。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rd...

  • 中国青年报:批判“极端主义”,也要反思现实
    中国青年报:批判“极端主义”,也要反思现实

    中国青年报:批判“极端主义”,也要反思现实土壤   有媒体的评论提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反思当下中国的“极端主义”,即那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

  • 张立伟:中国国企改革是个政治问题
    张立伟:中国国企改革是个政治问题

    张立伟:中国国企改革是个政治问题   近来,国资委党委撰文称“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又刺激了各种反对的声音,国企改革的论战进入白热化程度。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数据的全面下滑,国企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中国经济应该开放由国企垄断与行政管制的市场空间给予民间资本,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量。  其实,有关国企改革的分歧,主要发生在政府部门内部,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