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5 12:01:2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阅读:11147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Y144 缺失是一个不重要的突变点位,目前,科学上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种缺失会对毒株产生生物学性质上的改变,即增加传播力或改变致病性。
在他看来,越南的变体只能算是在印度变体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突变,且这种突变和英国变体上的一个突变相似,但这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
新冠病毒的特点是,随着每一次传播,都会不停地的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会产生非常多的突变,其中,只有少数突变是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从新冠毒株的进化谱系来看,对比英国、南非、巴西和印度这四种“值得关注的”变异株可以发现,目前为止,重要的、真正有生物学效应的突变只有3个位点,最早的是614,携带这个突变的是D614G毒株,它在2020 年2月出现,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取代了最早的毒株。另外两个重要位点是484和501。比如在印度Delta变异株中,其中一个重要突变就是E484Q。
陆蒙吉表示,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三个位点的突变会使病毒的传播力增强,但对于它们究竟是否会突破人类的免疫屏障,目前证据非常不足。
越南未来是否真的会出现“混合变体”?
陆蒙吉指出,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混合体”的出现有一定条件,只有当两种毒株同时流行,并且在足够大范围内的人群中间,比如几十万、上百万人,使很多被感染者身上都同时有两种毒株。这样在一定的突变选择压力下,两种毒株可能会进行重组,形成“混合体”,而越南疫情目前的确诊病例总数也不到一万。
但他表示,越南的第四波疫情给所有此前防控较好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当病毒在突变中增加了传播力后,主要在尚未产生免疫力的人群中加快传播速度,所以这提醒我们:只要防控措施放松一点,病毒就会找到机会,局部的点状暴发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永远强制封锁,禁止任何人员流动,但这是不现实的。因此,目前政府能做的,只有在防控成果较好时,仍不要放松警惕,继续维持日常的检测,鼓励公众继续遵守个人防护措施,比如去人群聚集处务必要戴口罩,同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尽快让更大人群接种疫苗。
“接下来,无论是越南还是中国,所有此前防控较好的亚洲国家可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国门开放的代价就是会有一部分人感染,这难以避免,”陆蒙吉说。
为应对输入型病毒传播,广西防城港市兴建“三非”人员临时集中隔离点。图片来源:中新网
1449公里边境线的防疫挑战
中越之间的陆地边界线有1449.56公里,横跨广西、云南两省,越南疫情反弹后,给中国西南地区“外防输入”带来很大压力。
云南和广西在沿中越边境处设立了很多检查站,试图阻止从越南私自入境中国的人。在与越南的龙山省、广宁省相邻的广西宁明县,共设有41个检查站,并派村民时刻巡逻,以协助官员寻找试图越境进入中国的人。
自4月28日,5名赴越南考察的中国人经凭祥友谊关口岸入关时被检测出新冠阳性后,广西省就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并且一直把切断跨境走私作为重点工作严抓,鼓励当地居民积极提供线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