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李铁军:中医文化是神传文化

时间:2022-08-25 10:55:54 作者:李铁军来源:第一健康报道阅读:18858


  (李铁军,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毕业,曾师从岳美中、方药中、耿鉴庭、余瀛鳌等名家,深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并以之指导临床实践。)

  理性局限和神性苏醒

  中医文化四个字被说滥了,却越发不知道“中医文化”的本质。大家争着说,却越说越远越散越碎越不着边际。

  其实,要顺藤摸瓜。

  神传文化是中医文化的根

  中医姓中,中即中国,古称神州,主席诗中有“六亿神州尽舜尧”称我中华。

  神州属神,中华文化的主轴,从信仰层面来说,就是神传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神传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称之为:天启医学…….

  中华先人,具有神的信仰

  我们先要分清:信仰与宗教,两个不同的概念。神的信仰,人的宗教。

  有言《易》为群经之首,《易》演天数,卜吉凶。是向独一主宰神求问,祂是天、上帝、神。《易经》信的不是偶像,更不是民间“黄大仙”,祂没有形态,祂属灵。神、灵对占卜答覆是通过卦爻来表达。

  在周易之前甲骨卜辞主要用来占卜天(神、上帝)的。没有具体的形象,是灵,占卜的结果通灵的巫负责解答。

  神就是灵,是唯一神。神没有形态。杨振宁说:我信的神不是人形的,什么形态我们不知道。

  神,就是灵。其大无外,其细无内,无处不在。神,因此而变化莫测,而神用无方。

  《老子》的道与《新·约》的道相同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新·约》: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

  老子与耶稣,如果在同时代,都应引为知己。

  孔子信仰天

  孔子信仰天,这个天就是上帝、神。孔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颜回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皇天上帝

  皇天上帝,本就是上帝。到了秦,始皇帝,就是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子上,自秦至清,这些人一边称为皇帝,一边又不断祭祀上帝。现今我们在北京天坛公园参观祈年殿,那牌位上写的是“皇天上帝”。除了皇家,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祭祀皇天上帝。皇帝称天子,而今天,天生赤子,普世一体,深入人心!

  《黄帝内经》天启之作

  天有两个属性,一为“自然之天”,一为“上帝之天”。作为至高无上之神。天与上帝同用、混用,天人相应,天人合一。

  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素问·气交变大论》

  中医学发轫之作开篇《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素问· 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惊恐。

  《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中医恒动观念: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黄帝内经》的天启,除了阴阳、五行、整体、恒动理论外,还有脏象、经络、穴位、针灸等等具体的天启内容。

  天启之著《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药学,天启之著。药分上、中、下三品。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药有君臣佐使,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药有酸苦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升降浮沉四气。有毒无毒,阴干暴干,採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

  在中医药方面的天启,属于特殊天启!

  《伤寒杂病论》、温病学横空出世

  《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的横空出世,这也是特殊天启。癸未(2003)非典瘟疫、庚子(2020)新冠瘟疫,中医药护国安民,厥功甚伟!

  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序》中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温病学说则是中医传染病学的进一步补充完善。今人诊病,多不在意寒温有别,而视“六气皆能化火”为真谛。常常视寒温为一统,处方用药也常既有《伤寒论》方,也有温病学方。(源自天启之年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