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第四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4-07-31 14:26:37 作者:辛文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5826


  他说用创新的群众组织模型及制度在推动民主协商实现“地合人和”的基础上,再去推动村民成立“老年人互助养老组织”、劳动力合作组织、购销合作组织、乡贤组织、村内在外大学生组织、文艺组织等;同时探索、研究把这些各种不同的村民组织与村支两委如同人体一样把他们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建设好世界上的第一个有机村庄,这个村庄就是一个全体村民命运的共同体,也可说是一个大同社区,是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世界大同的起源之村!有机村庄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旦获得成功,相信会成为照亮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第一个有机村庄作为世界大同的起源之村,将吸引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及前往!

  最后向远借用胡跃高教授对其设想进行的概括总结作为结尾:民主协商,地合人和;真情实爱,全域有机;乡村振兴,世界大同!


  乡村社会组织创新研究者向远在作报告

  谭英以《浅谈农业农村组织创新的根基》对向远的报告做了回应和补充,她认为从“人散地散”到“人合地合”的关键在于“心合”,而“心合”是一个认知问题。她提出了三大认知:一、对守正与创新的认知(组织设计),二、对德与福的认知(组织目标),三、对中华经典与治理能力的认知(组织发展)。

  在报告最后谭英提出了对农业农村组织创新提供了系统性建议:

  1.组织原则:守正创新。提高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组织者首

  先要解决问题是的认知问题,即组织制度要顶层设计,守三才之正道,以回归自性、遵循自然规律为标准,守正生慧,生慧创新。组织创新的核心是领导;2.组织文化:道德是文化的源泉,守正不桡,把握阴阳、厚德载物、与时偕行、依时而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是农业农村组织创新的魂;3.组织目标:共同富裕,幸福一生。中华文化是德福一致、修德正心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要想富须种德,要幸福先正心;4.组织管理方式:以孝、敬、慈、善为大根大本,正心修身,正己化人。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礼义廉耻,行是仁爱和平,自我管理,共同成长;5.组织发展与未来:以中华经典教育为抓手,以尊道贵德为方向,提升团队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生命品质。教学为先,安身立命,创业齐家,乡村振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史为鉴,守正创新。这是全域有机农业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的根本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谭英在作报告

  朱立君在《推进全域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推进》中通过自身成长以及实践案例为与会者展现了她的坚持与实践感受,同时给基层组织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她的报告包括对全域有机农业的认识,全域有机农业道路,构建城乡互通驿站的总体思路,城乡互通驿站与桃园有机社区、成吉思汗心田农场的建设实践进展。

  朱立君认为,有机农业难点在于处理若干分隔与对立关系:一是城乡分隔,即城市消费者找不到或者买不起真正的有机食材,乡村有机生产者难触及足够体量的消费者;二是生产与消费间的心理基础对立,买卖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高端消费者追求品质好、卖相好,导致大量“等外品”以常规产品进入大众市场或被丢弃,而大众消费者想要更便宜。另一方面,生产者想要赚更多。她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建立城乡互通驿站,以振兴乡村为宗旨,联通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协作,建立半公益系统(社会企业)。


  国杰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朱立君在作报告

  李宝东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首先指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是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又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追溯过往,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中央政策的循序渐进、依次递进,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直至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政策的与时俱进,目标适应时代的呼唤。这些政策促进了城乡关系的改善,农业农村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发生了明显、根本性的变化。

  他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城乡发展政策演进过程,介绍了他对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些认识,包括人民公社在特殊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弱化带来的问题,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的作用。

  最后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些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提供社会化服务。包括生产性服务,围绕耕、种、管、收、加、销,提供部分或全程服务;生活性服务,环境卫生、养老托幼、劳务中介、技能培训、快递服务等;(二)对外租赁资产。包括土地、闲置的小学房产、村委会办公楼、农房等;(三)乡村休闲旅游。建景区、搞民宿,集吃喝玩乐体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是方向;(四)产业融合发展。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五)搞投资、资本运作。整合自有资金、自筹资金、财政项目资金等,向企业、合作社入股获取股金分红,或分享各级政府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基金运作收益。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宝东在作报告

  曹山明以《看“天道”建设乡村内循环运行体系》为题,他认为乡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农经济如何去面对强大的市场经济,他认为可以从《天道》这个将小农户和市场连接的故事案例中得到启示,从中他认识到了一些乡村集体化制度的规律,明确乡村集体化制度的任务和职责。乡村要脱贫要振兴,就不能不和现代商业社会发生联系,因此建立和商业社会的联系机制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步骤,同时乡村内部活力的发挥在于建立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人力、物资、资源、技能、设备等)碎片化资源的生产生活管理机制。乡村碎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内循环互助生产方式实现,而这种内循环的形式是动态的随机的,需要相应的制度管理,加强乡村内循环互助生产方式的制度建设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乡村村民碎片化生产互助合作的管理刻不容缓。村集体组织必须承担的责任包括:代表全体村民和现代商业打交道的信用机构,即村民和外来商业机构打交道需要村集体提供信用背书;代表全体村民利益,履行对乡村所有公共资源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对乡村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和建设对小农户形成的内循环产业体系进行政治上(主持公道,不允许损害全体村民利益和乡村的长期发展)的指导和监督;对被商业利用的公共资源,集体采取参股提成方式(承包地的部分收益要上交给村集体),收益中部分作为全体村民的福利(公益金),部分用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积金)基金,其余部分可作为村民劳务分配和生活福利(生产队分配方式);以集体名义组织临时性的规模化商业(如旅游服务)或公益活动等。在集体经济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乡村生活生产互助合作体系,培育乡村文化,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建设乡村宜居环境。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曹山明在作报告

  杨树英律师从法律人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有机农业法律法规体系设计》,她首先给大家报告了世界和中国有机农业立法现状问题。她从中国古代"道生法"思想寻找到了以自然法思想的普遍原则对话,促成人类共同价值的达成和实现的法律渊源。同时,她提出律师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可能参与方方面面:可能涉及的民事纠纷处理、行政法律关系处理、刑事辩护代理、文明体系的交合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北京庄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树英

  邓尼孜以《农业有机化过程中的沟通探索》来说明有效沟通在组织创新和组织建设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