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范彦萍:上海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出成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时间:2017-12-26 14:46:34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东方网12月26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上海,一座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正步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如何直面“时代之问、大城之需、人民之盼”,是这座城市正在着力破解的一大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希望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上海市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早在2014年,就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年度1号课题,形成了“1+6”系列文件成果,成立推进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和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挥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牵头作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2017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方向。由此,一个市、区、街镇、居村四级纵向贯通、部门横向协同,政社互联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上海逐步形成;一套党建引领下重心下移、服务靠前、做实基层力量、强化信息支撑、加强法治保障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建立。
 
  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
  城乡社区治理逐渐形成一个闭环

 
  这些年来,上海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中,突出“三公”职能。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重心进一步转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精简街道内设机构,按“6+2”模式,统一设置六个办公室,各区自行设立两个办公室。做实街道“六中心”,明确内设机构与中心前后台关系,提升直接服务群众能力。其次,区级城管、房办、绿化市容执法管理力量下沉街镇。为了加强条块协同,本市还建立了“约请制度”、“联席会议”等机制,“直通快办”解决居民区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就将“七所八所”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减少协调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相关文件还规定,居委会为民服务经费、工作经费各不少于10万元,村委会基本运转经费不少于50万元,由区级财政保障,全市总额超过16.5亿元。
 
  这些年来,城乡社区治理逐渐形成一个闭环,即全市214个街镇(乡)建立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向4286个居委会、1588个村委会延伸,走通发现、上报、派单、处置、监督、评价的“闭环”式工作流程。
 
  服务靠前,增进群众福祉
  让居民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上海社区治理始终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努力在最后一公里做实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2017年8月,市委召开“规范居村功能、畅通为民服务”专题会,推行错时工作制,日常走访制、首问负责制,“全岗通”制度,加强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让居民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有困难找居村”机制初步形成。
 
  “全岗通”制度打破条线限制,实现居委会工作人员“一专多能、全岗都通”。如虹口区梳理居委会办理事项清单8类125项,纳入“一点通”电子资源库,为居委干部提供支撑。
 
  规范基础制度,定职责、定机制、定流程;金山区漕泾镇护塘村梳理211个村务事项,制定村干部履职四张清单,让村民办事一目了然;嘉定区真新街道鼎秀居委会将办公用房改造为折叠式、共享式、可定制的空间,实现“小办公、大服务”。
 
  嘉定区真新街道党工委书记桑健明表示,1.0版居委会是机关化管理模式,2.0版是一站式服务模式,我们新近打造的“鼎治空间”是3.0版居委会,既是办公场所,又是居民公共活动的场所。从空间改变到关系的改变,变打开大门为打开心门,这就是我们要打造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社会力量参与是拓展社区治理服务的重要形式。目前,全市生活服务、公益慈善、文体活动、纠纷调解四类社区社会组织达4400多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214个街镇(乡)实现全覆盖。成立社区基金会61家,注册资金1.4亿元,形成了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治理的“蓄水池”,支持社区自下而上产生项目560多个,推动社区共建共享。
 
  信息支撑,提升治理效能
  将“门对门的陌生人”变成“社区里的老熟人”

 
  不仅如此,本市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过程中,注重握起信息化这把利剑。这些年,本市不少居村建立了居村电子台账、建设社区大数据云平台、开发居委工作移动应用,社区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如徐汇区推出“社区管理服务云”,整合人、户、房基础数据库,叠加救助、优抚、老龄等业务数据库,在一个系统实现居民区信息“可记、可看、可查、可用、可控”。宝山区则建立“社区通”网上平台,设置社区公告、议事厅、身边事、闲置物品等10大板块,通过“轻社交”构建新型邻里关系,将“门对门的陌生人”变成“社区里的老熟人”。
 
  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e睦邻”手机客户端,居委会干部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借助“便民服务政策包”,便可轻松解答居民的咨询。
 
  此外,两年来,上海市相继出台街道办事处条例、居委会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三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上海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确保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从2016年起,上海在全市推行社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总结基层经验,抬高发展底部,提升整体水平。城乡社区治理正在向精准治理转变,向协同治理转变,向专业治理转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