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未来30年,“一带一路”真的会改变世界,小瞧了说明目光短浅

时间:2020-10-22 09:51:11 来源:人大重阳


  近日,中国一带一路网邀请到黄仁伟,通过采访的形式,对“一带一路”相关的重要内容及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如何走进“一带一路”研究?

  黄仁伟自身的学术经历、转变与坚持都与“一带一路”息息相关,在治学与研究的过程中,侧面印证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在采访之初,黄仁伟就谈到了他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是如何从美国研究转向“一带一路”研究的?

  黄仁伟:我大概从80年代初就开始做美国研究,到现在快40年了。从美国研究我又转移到中国的战略研究,因为研究美国战略要研究中国战略,要知己知彼。研究中国战略,我重点研究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我大概从2003年开始,研究中国崛起。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一带一路”,我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这块,到了今年,它的影响不断增强,美国人也开始高度关注,所以我又研究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政策和态度,这样把美国研究和“一带一路”研究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走出去力量首先来自中国内部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其贯穿亚欧非大陆,会员覆盖136个国家或地区,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7年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5月以来,中央多次重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背景下,连接国内外建设发展的“一带一路”必然存在着新的变化。

  中国一带一路网:为什么会有“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黄仁伟:为什么会有“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的走出去,但它的动力来自中国,中国内部有动力,才能走出去。如果里头没有力量,它走不出去。那么内部有哪些动力呢?

  首先,中国的出口能力非常强,但出口越大,受外部市场的制约也越大,所以需要外部市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如果仅仅靠商品出口是保不住的,需要靠投资,投资在主要的出口市场上。有了投资,出口也会跟着落地。

  出口需要我们走出去,这时会遇到第二个问题,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总体是升值的趋势,对吧?那么升值越高,出口越困难,但是升值越高,倒过来,投资越便宜,所以人民币升值又推动投资,推动我们向外走,这是第二个动力,也是强大动力。出口是动力,投资更是动力。

  第三,中国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大家都以为中国出口服装、箱包、玩具,这些是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错。中国现在还出口许多机电产品,但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基础设施,中国是基础设施的全能冠军。

  我们经过了大概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革命”,并且全部完成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隧道、桥梁、电站、通讯、环境保护等所有的基础设施,最大项目的基础设施我们都能建设。

  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能冠军?

  黄仁伟:发展基础设施需要有三样东西,这些中国都不缺。

  首先,要有资本投入。第二,要有技术。所有基础设施的各项技术中国都有,而且都世界领先。和技术相关的设备,中国也都有。还有劳动力,不仅仅是数量,是质量也很高的劳动力。

  别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三个要素。日本有资本,没有劳动力;印度人口不少,没有基础设施的设备技术和资金。

  欧洲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资金债务也很大,美国债务更大。美国的基础设施如果要全部更新一遍,需要他目前GDP的三倍以上,美国的高速公路、铁路、电站,都是50年代以前的东西。

  光修路没用,道路是基础设施,它要为产业服务。路上有产业了,才构成经济带,否则就是一条路。所以,“一带一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有经济活动,有产业链接,这样才构成经济带。基础设施刚刚开始建设在“一带一路”上,产业就上去了,就开始跟上,这样出现了大批中国的产业园区。

  中国一带一路网:海外园区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对当地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黄仁伟:在“一带一路”沿线出现了“Industrial Parks”,其实就是园区。又巧了,搞园区也是中国的“特产”。从深圳开始,搞了40多年的园区,全国大大小小许多园区。现在建设“一带一路”,目前可以明确知道的,就有四五百个中国园区。有的非常成功,有的很大。像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旁边都有巨大的园区。瓜达尔港第一期他们以为这个园区已经不小了,200个企业进去后就装满了。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200个企业(入驻)太少了。

  现在第二期、第三期的园区建设,如果进去了几千家企业,十年以后,这不就是第二个深圳吗?巴基斯坦的深圳。园区进去了,以后产业进去了,产业进去了以后,就有了上下游产业,形成了新的产业链。

  海尔在巴基斯坦形成了海尔园区。巴基斯坦有2亿多人口,海尔在那里发展很快,雇佣的巴基斯坦工人就有2万多。从青岛到巴基斯坦,海尔把零部件运过去,在当地生产还给当地交税,增加当地就业,实现了双赢。

  中国一带一路网:类似这样的企业都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仁伟: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我在国内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已经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巨大的生机。现在全世界疫情,经济受影响。西方经济衰退,但是“一带一路”没有,它的这些经济带、产业链在发展,所以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下滑的时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中国的贸易是正增长。
 

  企业走出去要关注“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建设从微观上来看,主要是出海企业的发展。对于扎根在海外的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黄仁伟教授近年来集中关注出海企业发展。“走出去”企业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是政府和企业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中国一带一路网:“走出去”企业中许多是国企,是不是民企“走出去”天然存在更多障碍?

  黄仁伟:企业走出去是个过程,“一带一路”建设开始的时候,大部分“走出去”的企业是国企。为什么?因为基础设施大项目,只有大的国有企业能够承担,像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中海舰、中远洋、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企业,本身就有巨大的投资能力和基建能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项目,只有这些大型国企能够承担,这也被很多外国人诟病,说这些建设都是国家行为、政府行为。

  但是,“一带一路”我们提倡议,有人动吗?就需要中国的国企带头开辟这条路。基础设施落地了,打开了局面,后面产业才能跟上来。所以第二波浪潮,地方上比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像刚才讲的海尔,开始大量行动了。现在第三波也起来了,民营企业、私人企业,他们也跟着出去,找到机会,进行考察。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分所有制,都在海外找到空间。

  中国的民营企业很有办法的,很有生命力,有些东西你想都想不到,在海外就落地了,而且做得甚至比国内还好。

  我在巴基斯坦碰到一个中国房地产商,他发现巴基斯坦没有高楼,就在巴基斯坦的市中心造高楼,他这么一造,巴基斯坦的首都变样了,有了中央商务区,而且这些大楼建造出来都不够用。为什么呢?

  中国的大公司去巴基斯坦没有合适的办公楼,都是租了很多小房间,组成一个公司总部,很不方便。所以高楼一建,中企的总部都进去,而且大楼里头有大卖场、大娱乐场、大饭店,设施完备。

  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企业走出去该如何发展?

  黄仁伟:“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制造业,房地产、旅游、文化、环境保护等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这些项目我们叫软项目。一个大坝一个大电站,要10亿美元以上投资,但这些软项目几百万几千万美元足够了,周期只要一年两年,就投入使用,当地老百姓直接受益。所以“一带一路”建设,硬项目要配软项目,大项目要配小项目,民营企业都能做,这样就带起来了。

  我们讲“一带一路”有五通,其中的“民心相通”,怎样做到?不要等高铁建完,当地人一肚子怨气都在骂负责施工的中国企业,花了钱还被骂,做了工程还被骂,这不合算。

  要做到当地老百姓感觉他们获益了,他们的情况改善了,他们发展了,这样事实上就打破了西方各种各样的谣言。

  所以说,“一带一路”在发展一些项目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和当地人民的结合,和当地民心的相通。这样,工程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在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运转下去。

  华为与Tik Tok争议

  近期以来,最热的两个走出去的企业非华为与Tik Tok莫属,华为国际化受阻、Tik Tok收购陷入焦灼状态,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一带一路网:黄教授是否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华为国际化的事件?

  黄仁伟:华为5G对于美国人来说,现在是一个政治标准了。谁搞华为5G就不是我的盟国,是我的盟国,就不能接受华为5G。但是华为不仅仅是5G,大家以为华为就是5G,我到华为总部,它的研发基地去看,华为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经济综合体,包括5G及5G带来的整个网络革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

  回到“一带一路”,我刚才讲到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讲到大项目、小项目、软项目,没讲数字“一带一路”。疫情后,大家突然发现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可以跨越疫情造成的隔离。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把市场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快捷地将商品送到市场,送到消费者手里。所以华为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华为在中东实现迅速发展,它的总部放在巴基斯坦。很快,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欧洲、北美没有5G,亚洲、中东5G起来了,跨到欧美前面去了。

  中国一带一路网:那TikTok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黄仁伟:美国一共3亿多人口,Tik Tok迅速发展,美国吓坏了,怕什么呢?他就害怕这1亿人突然都可以随便看到中国的抖音,说这个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更可怕的是关系到特朗普的选情。

  Tik Tok给了我们经验,为什么数字经济能够在中国发展,能够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者,甚至占领美国市场。首先,中国人必须自己创新。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核心创新技术,就可以打遍天下。第二个,中国的创新技术一定会在中国市场上首先得到全面发展,只要在中国市场上全面发展了,就有足够的底气、财力支撑它在世界市场的竞争。

  中国-东盟贸易投资量还会增加

  根据国家上半年公布的数据,东盟实现“逆袭”,超过美国、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说,在双方的经贸合作中,东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一带一路网: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东盟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黄仁伟:东盟从各个方面来说,和中国市场连接是紧密的。我们曾经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但很快被欧盟超过了,欧盟现在被东盟超过了。美国是3亿多人口,欧盟是5.1亿人口,东盟是6.5亿人口。东盟是一个上升的经济体,它的增量会越来越大。美国和欧盟都是存量,东盟是增量。

  第二,东盟和中国有FTA自由贸易协定,所以我们互相的关税不停下降,互相的市场壁垒不停减少。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整体规划中,从澜沧江一直到湄公河,是贯穿整个东盟的。现在这条走廊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都在修,整个东盟的基础设施和中国连接也越来越紧密。

  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和东盟未来的发展合作有什么趋势?

  黄仁伟:中国-东盟的贸易投资量还会增加。现在菲律宾就有点着急,他现在在东盟里比较落后了,但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菲律宾是东盟最发达的国家。现在他想明白了,菲律宾要发展必须和中国友好。

  所以我对东盟很有信心,菲律宾走过弯路,他现在向我们靠拢了。跟着美国,美国人能给你建成基础设施吗?美国人能给你产业链吗?都不可能,所以最后他还得过来。
 

  自贸区是中国开放新阶段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9月24日,新设的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区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一带一路网:在当下,国家为什么积极加强自贸区的建设?

  黄仁伟:首先,自贸区是中国开放的一个新阶段,一个新台阶。从上海自贸区开始,现在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开辟自贸区。中国要达到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必须走自贸区这个方向,就是负面清单大大的缩短,政府批准的越来越少,就让市场自己做。

  政府是事后管理,自贸区先做,违规了政府再进行管理,不违规就一直做下去,所以负面清单变短。自贸区的一个特征就是政府变小,市场变大,要在全国做这些事,希望在若干个省市先推广,先执行,叫先行先试。

  中国一带一路网:前不久,中国在海南还建立了自贸港,这与自贸区有什么不同?

  黄仁伟:海南自贸港比自贸区又上了更高的台阶。它实行零关税,实行所有领域开放,各种商品进入海南,都不交关税。这样中国人去买进口商品,到海南就很便宜。所以现在听说去海南一票难求。

  但是实际上自由港远不是商品免税这么一个问题。它是把自贸区所有的限制全部取消,变成没限制,但是它同时也要管理。

  “一带一路”人才有巨大缺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才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深耕“一带一路”,专业领域的教育与人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上有什么要求,如何进行培养?

  黄仁伟:“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是我们过去所有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都不可比的。“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地区,除了美国,世界上所有的地区涉及多少语言、语种?多少当地的宗教知识、当地的法律制度?目前,这方面的专家都没有。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当地的人才,要让当地的人了解中国,和我们合作搞“一带一路”,全是中国人是不行的。需要当地化、本地化,所以中国出去的人才要培养,当地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两方的培养;中国的人才又分国家的大项目和民营企业的小项目,又是不同的人才。大项目签合同、法律文件这些非常复杂;小项目就是人和人打交道,这是不同的人才。

  现在趁着疫情阶段,人员暂时出不去,我们抓紧培养,储备“一带一路”的人才。等到“一带一路”真的打开局面的时候,至少有一部分急需的人才可以跟上。

  开局的八年、十年最艰难

  采访的最后,这位在一带一路领域有过诸多探索与试验的专家,表达了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刻感受,言语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强烈信念与憧憬。作为百年大计,“一带一路”建设持续不断发展,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研究“一带一路”这么多年来,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黄仁伟: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到2050年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很多指标,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均的财富金融资本总量、出口贸易总量等,还有军事力量、国家统一,这些都是伟大复兴的组成指标。但是我们很少考虑“一带一路”,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时候,“一带一路”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一带一路”真正开展只有5年左右,5年左右“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起了这么大作用。如果30年,“一带一路”真的会改变世界。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抽象理念,“一带一路”做成了,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做的。“一带一路”做不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句空话。怎么把“一带一路”做成,怎么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

  所以,“一带一路”挑着一副担子,有两个筐,一个是百年未有大变局,一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简单的比喻,就是说它任重道远,目标伟大、行程艰巨。但是,这个事情只要符合人类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目标规律,就有生命力;当然,不能急功近利,30年的事我们3年内要完成;也不能不顾对方实际需求,就要对方接受,那也不行。

  中国一带一路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

  黄仁伟:一方面我们看到,它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我们要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要一步一步走,特别是在开局的八年、十年,是最艰难的。

  中国的学者如果自己小看了“一带一路”,说明我们的眼光比较短。外国人如果小看“一带一路”,他将来可能要后悔。我跟美国人2014年、2015年讲“一带一路”,他们不屑一顾,说你们搞不成,现在他们又紧张得要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有定力,这个定力就是我们坚信自己做得对。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