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黄珍 祝会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及分类层次综述

时间:2018-02-01 15:52:3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国家治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进入国内话语体系之中,但是研究热潮的掀起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崭新命题。由于“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因此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其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有清晰、明确、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系列国家治理制度的集成和总和。学界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可以是多层次、全方位、多视角的。许耀桐等人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由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组织和治理方式四个层次构成。俞可平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划分,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阐述视角:一是从制度论角度将其描述为一种国家制度体系;二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将其界定为由众多结构要素所构成的完整系统。

        一、制度论视角
        在俞可平看来,国家治理体系是规范社会权利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也就是说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包括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等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2]辛向阳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治理理念确立起来,使国家能够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3]江必新将其解释为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4]林振义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各个领域行使国家权力、治国理政方略的综合体现。[5]陈金龙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互相衔接的国家制度。[6]韩振峰认为,国家治理体
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根本的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这是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7]

        二、系统论视角
        丁志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等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国家制度体系只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或者一项内容而不是全部。[8]以下几位学者也持有相近观点。蓝志勇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文价值观和为捍卫和弘扬这一价值体系而设计建立的制度体系,形式是法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透明化,运行目标是张弛有度、灵活有序、协调合理、高效、公平和正义,同时还是一个不完美的复杂系统,需要不断调整和变化。[9]许耀桐将其视为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组织结构、法律法规、组织人员、制度安排等要素构成一整套紧密相连、互相协调的体系。[10]徐邦友也认为,它是一个国家有效形成秩序的主体、功能、规则、制度、程序与方法的总和,包括自发秩序的生成体系和组织秩序的生成体系两个基本的方面。[11]
        郑吉峰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由价值、制度与行动构成的一个橄榄型结构,其基本的层次表现为制度居于两者中间的核心位置,价值居于顶端,行动则位于底端。其中,价值包括民主、法治、科学三大基本价值理念,制度涵盖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三部分,行动则细化为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以价值形塑制度,以制度督导行动,以行动彰显价值,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相互回应的闭合系统。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价值位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结构的顶端,它是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结构的指导理念。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需要价值观念的统一协调指导。从内容上看,国家治理结构的价值层面主要包括民主、法治与科学三个方面;在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互动选择下, 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中轴结构。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现代国家或者说民族国家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有效的政治组织单位,并且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调适社会和市场的职能。现代国家治理是一种多元治理,它包括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从内容上看,国家治理结构的制度层面包括互相影响的国家行政体制、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表现为政策的形式, 具体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层面,二者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工具性的作用。

        三、横向治理分类层次(与制度理论层次很像)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系列国家制度的集成和总和。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安排。从内容上看,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可以也应该采取横向的划分方法,即分为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并表征为这五个方面治理在体制机制方面的综合。

         四、治理主体论
         作为治理的一个层级和一种类型,国家治理是以国家“问题”为对象的治理,包括一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科技、金融、政党、地方、国防和外交等方面“问题的治理。在治理主体上,国家治理是由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治理, 尤其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基层、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的治理;在治理层级上,国家治理是仅次于世界治理(又称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级。国家治理由一国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制度、传统和习俗所组成;这体现为选择、监控和取代政府的过程,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力机构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良好政策的能力,对公民和国家之间治理经济与社会互动关系机构和制度的尊重。由此可以认为,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机构如何制定良法、实施善治。
        与传统的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通常仅涉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治理一般涉及政权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要求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遵循良好治理或有效治理(即“善治”)的客观规律,确认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尽管利益不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行动的方向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商讨后也是一致的,目的是构建共同遵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明确管理者自身也要受到治理规则的约束,接受监督。因此,国家治理主要通过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沟通协商,在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治理目标。必须加以强调的是非政府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事实证明,在安全与防卫、国际合作、经济贸易、信息社会、医疗卫生和环境等领域,非政府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甚至有可能超过政府。例如,在环境、人权等领域,独立观察机构的存在使创建真正的调节体系成为可能,某些非政府行动最终达到了签署国际协定的目标:1987年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逐渐削减氢氟碳化物)、1993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和2002年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就是证明。这是因为,国家在环境领域的主导能力是相对薄弱的。因此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府虽然是主要的治理主体,但是,各种非政府主体的作用也必须得到重视和发挥。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一是党的治理。自1921 年成立中国共产党起,经历了28 年的残酷战争的淘汰,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整套的组织制度,从1949 年成立新中国之后,又不断发展出一整套执政党的治理制度体系。二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这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国家基本制度是根本不同的,国家治理体系也不同,国家治理手段也不同,因而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绩效也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内涵了社会主义要素,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要素。这就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三是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中国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公民社会( 基于《宪法》所赋予的各种权利),还是十分典型的中国意义下的人民社会。因此它的社会治理就超越了西方社会治理的含义,是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治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要依法参与社区管理、基层管理、地方管理(如地方人大)、国家管理(如全国人大)。(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胡鞍钢)
        未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可行的基础模式是: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经过国家全体所有者(公众)参与讨论,由政府架构一个可行的政治和法律环境, 私营部门或公私合营部门创造就业和收入机会, 社会通过依法建立相应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活动, 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一模式的前提和要点在于,承认政府(含公营部门)、私营部门、公私合营部门和公民社会组织,都对持续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相互替代的价值。(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之我见,黄清华)


黄珍  祝会芳 整理



------------------------------------------
[1] 俞可平. 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J]. 理论导报, 2014(4):17-18.
[2] 俞可平. 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J]. 理论导报, 2014(4):17-18.
[3] 辛向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 理论探讨, 2014(2):29-33.
[4] 江必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光明日报, 2013.
[5] 林振义. 如何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光明日报, 2013.
[6]  陈金龙. 治国理政基本理念的重大突破[J].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7] 韩振峰. 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人民日报, 2013.
[8] 丁志刚.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J]. 学术界, 2014(2):65-72.
[9] 蓝志勇 魏明.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顶层设计、实践经验与复杂性[J]. 公共管理学报, 2014(1).
[10] 许耀桐 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1):0-14.
[11] 徐邦友.国家治理体系: 概念、结构、方式与现代化[J]. 当代社科视野, 2014(1):32-25.



-------------------------------------

参考文献:

[1][2] 俞可平.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J].理论导报,2014(4):17-18.
[3]  辛向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理论探讨, 2014(2):29-33.
[4]  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光明日报,2013.
[5]  林振义.如何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光明日报,2013.
[6]  陈金龙.治国理政基本理念的重大突破[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7]  蓝志勇 魏明.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顶层设计、实践经验与复杂性[J]. 公共管理学报, 2014(1).
[8]  许耀桐 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1):0-14.
[9]  徐邦友.国家治理体系:概念、结构、方式与现代化[J].当代社科视野, 2014(1):32-25.
[10]  许耀桐 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1):0-14.
[11]  徐邦友.国家治理体系: 概念、结构、方式与现代化[J].当代社科视野, 2014(1):32-25.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