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汪锦军: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

时间:2017-11-14 15:51:4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但扩展和丰富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而且提出到2035年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纲领性指引。“共建”“共治”和“共享”是理解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三个关键词。
 
  首先,社会治理的共建需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的过程。制度往往是刚性和基本稳定的,但制度所要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往往是柔性的和不断变动的,因此制度建设必须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形式相适应,而社会治理的形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民需求不断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的社会,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打造一个多元主体合作共建的社会治理新框架。历史发展进程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良好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因此,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的基本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如何把党的领导与现代社会治理特征有机结合,将党的领导与政府负责的治理安排有机结合,通过健全相关制度体系,落实相关治理责任,使党的领导、政府负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鲜明特征。同时,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社会治理的制度化需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社会协同的力量,通过相关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建设,培育和引导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体的健康发展,发挥社会组织等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沟通和服务等治理功能,有效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使各社会主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力量。不断拓宽党委、政府与各种社会主体互动的制度化渠道,增强党委、政府与社会的协调沟通,从而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其次,社会治理的共治需要以多元创新为依托。社会治理的共建在于为多元主体的互动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但社会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在多元利益中不断调整平衡的过程,因此有效的社会治理不但需要良好的制度体系,更需要有促使这个制度体系良好运转的机制保障、技术保障和环节保障。如果说共建侧重于制度体系建设的话,社会治理的共治则更侧重于具体治理环节和治理过程的问题。社会治理的共治是通过动态的机制和过程调整,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过程。社会治理的共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和协调的过程,也是基本治理制度、社会文化和技术手段的互动和融合过程。因此,社会治理的共治是真正的绣花功夫,是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精细化治理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强调社会治理的共治并不是不要强调政府责任,恰恰相反,社会治理共治的前提依然是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落实相关责任,在此基础上探索合作共治的多元创新。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元协同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智能化建设,可以推动社会治理的智慧化合作共治,基于现代信息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可以实现协同治理,也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治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也为打造以社区为依托的基层共治格局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社会治理的共治过程,是政府责任进一步明确的过程,是智能化协同的过程,也是以社区为依托的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多层次多方位互动的过程。
 
  再次,社会治理的共享需要以公平正义为保障。现代社会治理格局要使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从而使人民共享治理成果。共享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为保障。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古至今,社会的和谐有序首先是个民生问题,因此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首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的公平正义最根本的是需要法治的保障。由于社会治理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和体系,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民内部的利益冲突和观念冲突。当冲突发生时,需要有一套各方都认可的基本制度和规范,因此,社会治理的核心是法治的基础是否稳固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问题。社会治理需要在人民群众生动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融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需要将法治体系与已有的基层自治体系和德治体系有机衔接、相互融合,形成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共识性规范。社会的公平正义也需要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都能得到充分保护。这除了需要法治建设,还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会心理保护网。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社会治理作出了更全面更系统的阐释,并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战略方向。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浙江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为国家层面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努力打造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