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6-14 15:38:49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利益结构的变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各种能量大量地释放出来,而不健全的社会规则体系,难以有效地整合来自各种渠道的、性质不尽相同的能量,同时,社会焦虑现象的存在,又使得各种负面的力量呈现出某种放大、膨胀的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种种社会问题就会迅速形成和积累,呈现出并发症的状态。
其一,数量大,种类全。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说,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现阶段几乎都或多或少存在;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存在或很少出现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出现了一些。这些社会问题包括:贫困、贫富差距过大、劳动保护和劳资纠纷与冲突、社会保障滞后、发展不平衡、农民工、生态破坏、腐败、失业、失地农民、国有资产流失、群体性事件、诚信及“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等。它们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这些社会问题就其时代属性而言,有些是属于传统社会的问题、转型社会的问题,还有些是属于较发达社会甚至是“后现代社会”的问题。
其二,连带性较强。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的连带性很强、波及面十分广泛。这些社会问题之间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从而使得社会问题从总体上看更加复杂化;而且,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原本属于个案化的社会问题,有时会演变为整体化的社会问题,进而引发出种种社会风险。
其三,集中在与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部位。虽说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种类全、数量大,但这些社会问题对于社会整体的影响度及影响面是不一样的。大量社会调查显示,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位。比如,就业难、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滞后等,直接大面积地影响到大多数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而买房、看病、上学这些问题,更是对工薪阶层和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现在的社会问题会出现一种并发症的状态呢?从特定时代背景的角度看,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社会整体利益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在中国现阶段,社会利益结构在不可避免地进行大幅度调整。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现在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从增益型的改革转变为利益调整型的改革的趋势和特点。中国改革的初期是增益型的改革,就一般情况来说,凡是卷入改革的人几乎都是赢家而没有输家,而且,卷入改革的人在利益方面的增进,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或群体在利益方面同时要损失些什么。利益调整型的改革,就意味着大范围的社会整体利益结构的调整。在利益调整型的改革过程中,这一群体的利益增进,常常会意味着另一群体的利益损失,以往的那种卷入改革过程者皆为赢家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另外,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人们表达自己利益意识的方式,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情形。
第二,社会经济领域往往缺乏正常的秩序和健全的规则体系。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的时期,原来的许多规则不管用了,而能够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规则体系还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这样,对于一些社会成员来说,往往是无章可循,因而容易产生形形色色的违规行为。
第三,社会焦虑。如果只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很不一样。改革开放前,社会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再加上当时民众的信仰高度一致。因此就总体而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十分稳固,规则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明确。改革开放后,在急剧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充满了比较强烈的利益冲动,却没有一整套相应的可以遵循的规则体系;并且,社会群体的利益结构和社会位置,正处于大规模变化过程中,并且这一过程在短时期内就要完成。所以,社会成员经济位置往往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一种大起大落的状况,这就会产生各种反差明显的示范效应。因此,大量的社会成员对于自己的未来前景,往往会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唯恐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心里不踏实。这一切,无疑会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浮躁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焦虑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社会特征。在社会焦虑的背景之下,一方面往往会形成大量的越轨行为,产生大量的无序现象;另一方面,在社会心理的层面上,社会焦虑往往会放大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感受,加剧对问题的不满。
对此,整个社会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至于解决社会问题并发症的对策,涉及方方面面。这里只强调一点,就是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将之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正如前面所提及的那样,中国现阶段大量的社会问题、非常明显地集中在与民众基本生计有直接关联的部位,任何使民众基本生活水准有所下降的举动,均会招致广泛的抵触。因此,要想从总体上解决社会问题并发症,就必须由此入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应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保证社会成员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满足,如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能够得到保证,并能够得到持续提高的话,那么,中国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7日第3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用医学病例揭示社会问题的尴尬
下一篇:决不能让公权力丧失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