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沪郊廊下:推动“没有围墙”的乡村振兴

时间:2018-10-16 15:47:58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位于上海金山廊下镇的乡村特色民宿“江南莲湘”院子里的装饰(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荣摄

  新华社上海10月15日电 题:沪郊廊下:推动“没有围墙”的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李荣

  新近到沪郊最是“农味十足”的金山廊下镇,说起乡村振兴,听到最多的是“没有围墙”4个字:当地的郊野公园,没有围墙;农场就在公园里,没有围墙;农场与农家乐之间“农农结对”,没有围墙;民宿的“民”字,既是村民又是市民游客,“没有围墙”。

  这“没有围墙”4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沪郊推进都市型乡村振兴的一种特色,那就是融合式发展。上海市农委有关人士解释道,沪郊乡村振兴中的融合,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字号”从农产品生产一直不断地向乡村休闲文化旅游这样的服务型产业层次延伸,在产业链上“从头走到尾”;二是城乡融合发展,在缩小城乡差别中保持城乡活力、风貌与生活方式和节奏上的区别,“城乡一体化”而非“城乡一样化”。

  近年来,上海在郊区布局建设一批大型郊野公园,既“成规模、成系统”地保留保护沪郊的“乡脉、农脉”,又入深、入细、入里地清理和还原乡村的“乡风、乡貌”。金山廊下郊野公园是最先“开园”的一处。但廊下镇党委委员俞惠锋笑着说:“说是‘开园’,其实郊野公园根本没有围墙,公园规划覆盖了半个镇,而且与整个镇打通。”

  不搞“盆景式”乡村振兴是沪郊一个十分突出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乡村最根本的是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由此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和乡愁情怀。廊下郊野公园最主要的“景点”就是一处处特色鲜明、出产丰富、市场品牌上佳的农场。其中有沪郊最大的草莓基地,尽可能广泛地汇集各地优质品种,使用专门的有机肥和生物防虫法,出产的“金山草莓”已在上海市场颇有品牌影响力;还有番茄工厂化生产基地,产量是一般薄膜大棚种植的5倍以上,产品口感也过硬。目前在廊下郊野公园2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20多家这类农场。

  乡村振兴也不能留下一处处“断头路”,沪郊的乡村产业链正在新的起点上延伸整合。在刚刚过去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廊下镇推出了一个“特色节目”:“农+农”结对。农家乐饭店与郊野公园里的这些农场联手,合作社“带着心跳”的新鲜农产品直送到农家乐的厨房,让农家“菜单”常订常新。

  曹月芳是廊下镇的“文化达人”,当地的土布工艺、莲湘舞蹈等“非遗”项目,都有她参与和组织的功劳。她说:“乡村振兴是条线,把乡村有意味儿的好东西、美珍珠都串起来了。”曹月芳退休后主持推出了一处有特色的“民宿”,取名“江南莲湘”,并且把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概括”成“八个一”的综合体验:学一节莲湘舞蹈、玩一个农家游戏、画一幅简易扇画、学一句本地土话、做一道农家点心、干一下农家小活、学一个节气知识、缝一个手工包包。

  乡村有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形态,才能真正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廊下镇党委书记沈文有几句话说得很生动:都市里的乡村,对村民来说是“我的家园”,对市民来说是“侬(沪语“你”的意思)的乐园”。“农+农”,延伸到“农+侬”,城里的“侬”也融入其中。农房变成了客房,田园变成了公园,劳动变成了运动,而农房依然是农房,田园依然是田园,劳动依然是劳动。

  廊下有一个“枫叶岛”,是上海有名的“网红”景点。与景点贴邻,有一处叫做“涵七”的民宿,其农舍的结构基本保留,市民游客入住的时候,农舍主人并不“撤离”,而是同在一个房檐下。而且,农家自有农家的自信,农家的老伯伯说,到了农村就要充分享受农村的安静和慢节奏,千万不要再熬夜玩通宵,“年轻人,早点睡”。

  在城乡差别逐渐缩小的基础上,“城乡区别”已成为新的都市亮点。沪郊的乡村不仅要有形,更要有魂;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廊下的多处特色民宿,不仅有农家屋、农家园、农家菜,更有土布服饰、乡土版画、手工青瓷等民间体验,让人留得下来、乐得起来。用一位上海城里人的话来说,在郊区既要能够“养肺、养胃”,更要能够“养心、走心”,让人觉得“就是不一样”。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