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马鞍山: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马鞍山样板”

时间:2018-01-26 15:47:10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绿色,是马鞍山的鲜亮底色:青山滴翠,碧水常清;绿色,更是这座城市的发展主色: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融合共赢,保护发展同步,山水财富兼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自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个生态文明的“马鞍山样板”呼之欲出。
 
规划先行 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
 
2017年,一场治水“旋风”在马鞍山市城区各条水系上刮得起劲。黄家塘印山支流全面控源截污、沟渠清淤换水;东湖清水注入,波光粼粼,告别“一潭死水”;芦塘支渠,一块块混凝土预制板在工人的拼接下构成渠边护坡,撒上草籽,成就一片绿意盎然······PPP治水模式开出“一河一策”药方,倾注多方智慧,38条水系持续发力、踏实治水,实现了城区水环境的长“制”久安。

这一切都利益于马鞍山为打造“生态强市”,坚持规划先行,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
 
对于生态的珍视与呵护,马鞍山人从未有一刻懈怠。向着“生态强市”的美好未来,2017年马鞍山再次踏上逐梦“绿富美”的全新征途。翻开《马鞍山市2017年生态强市建设工作要点》,令人感觉“绿意扑面”。“绿色发展”理念犹如一条红线,串起7大类32项内容,以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7年,马鞍山全面启动市、各县和博望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设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也越来越指向绿色低碳,一场场培训、一次次目标考核如雨点般落下。2017年,马鞍山市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载体单位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评估,评估结果成为各单位年度考核依据之一,对有重大问题的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生态环保制度建设也不断健全。马鞍山在全省率先制定《马鞍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马鞍山市大气污染防治检查督查工作方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土壤防治工作方案;《石臼湖自然保护区整体规划》编制完成,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仅2017年,马鞍山市就制定实施了淘汰落后产能、采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畜禽规模养殖管理、非法和无证码头整治、非煤矿山综合整治等17项全市性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环保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马鞍山市沿江各县、区均建立了三级河长体系,长江马鞍山段共设县、区级河长6名,乡(镇、街道)级河长11名,村(社区)河长40名。如今的马鞍山市,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林区都有了自己的“管家”,体系之完备、覆盖面之广、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重拳出击 严守生态底色
 
冬日的石臼湖上,碧波万顷。远道而来的白天鹅在湖面上时而婉转低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入水觅食,好一幅美景。这是马鞍山用两个月的时间,拆除了原来湖面上密布的围网、放倒成林的竹竿,才还原了这里超10万亩水面的烟波浩渺。
 
石臼湖跨苏皖两省,总面积接近20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省级水禽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湖村民围网养殖乱象丛生,造成水质下降,长江鱼类难以洄游繁殖,以及侵占候鸟迁徙场地等,严重破坏石臼湖生态环境。为严守生态底色,马鞍山市政府重拳出击,2017年11月起,历时两个月拆除围网面积10万多亩,总长度约1400公里。马鞍山市博望区石臼湖管委会负责人陶健欣慰地告诉记者:“过去石臼湖的鸟类是非常多的,围网养殖以后,这些鸟类到冬天,没有地方生存了,就越来越少。这次围网拆掉以后,有很多天鹅、大雁、白鹭都回来了,围网整治效果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还与江苏南京市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从设立禁渔期、推进湖长制、清理非法网具、严禁猎捕鸟类等工作入手,加大石臼湖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使石臼湖能够再现“石臼渔歌”美景,回归候鸟乐园。
 
严守生态底色,还须守护与治理并轨同行。2017年4月27日,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安徽之后,省环保督察组进驻马鞍山,马鞍山各相关部门手持利剑斩沉疴,大批环境问题得到治理。整治期间,全市环保系统共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262份,立案查处246件,实施行政处罚131件,处罚金额517.3万元,实施限制生产、停业整顿664家,查封扣押108起,移送行政拘留11起,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2起。此外,马鞍山还开展化工企业环境专项排查、打击“地条钢”生产企业、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非法码头专项整治等行动,共实施完成3083个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淘汰黄标车1.5万辆,将秸秆禁烧区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150平方公里。长江马鞍山段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目前,沿线83家非法无证码头全部彻底拆除,29家船舶修造企业全部停产整治,整改完成34家违法排污小企业。
 
产业助力 让绿水青山“生金吐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马鞍山市第九次党代会将“生态强市”目标确定为兴市之路、强市之本。马鞍山人深知,除了牵动“顶层设计”的“牛鼻子”,还要点燃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才能真正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起来。
 
在马鞍山市当涂经济开发区,一边是当涂发电有限公司,一边是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相隔不过数百米。这两家看似毫不相干的企业却通过一根蒸汽管道相连。原来,发电生产可产生大量富余蒸汽,而国星生化是用气大户,生产需要大量的蒸汽,一根管道实现产业链间循环经济。电厂富余蒸汽年可实现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国星生化供汽成本也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国星生化还关停了8台锅炉,年累计减少用煤量4万吨,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马鞍山的绿色发展率先就是从工业开始。针对炼钢、炼铁、铸造、机械加工、造纸等行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马鞍山市按照治理改造一批、加强监管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原则,逐一开展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钢铁企业实现脱硫脱硝全覆盖、燃煤锅炉全淘汰;和县15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完成取缔停产和搬迁入“城”;“华东铸造之乡”含山县242家铸造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或兼并重组……传统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发展循环经济,马鞍山同样大有作为。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马鞍山串起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周边地区大循环”。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推动安徽工业云平台等一批互联网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绿色制造再上新台阶。
 
此外,马鞍山市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核心生态资源进行优先保护,发展低密度、小规模、容量控制性的生态旅游,把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作为景区建设发展的第一要素,加强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不断崛起现代林业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型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人人为“绿” 让“山水都”绘出生态新蓝图
 
绿色,是马鞍山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民生福祉。
 
伴随着冬日的小雨,在马鞍山市农村改厕试点村——向山镇石马村里,用了几十年旱厕的村民杨仁凤,这两天喜上眉喜梢。“以前的厕所脏,又有苍蝇又有蛆,子女和孙子都不想回来。现在村里帮我们改造了好厕所,我们老人用着方便又干净。”作为第一批用上新厕所村民,杨仁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以来,马鞍山市坚持把农村厕所改造提升与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同部署、同规划、同建设,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坚持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布局、推进、运营和维护,鼓励部分中心村建设微动力或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争取在2019年底完成164421户农村改厕任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伴随着生态红利惠及的人越来越多,生态文明理念开始在市民中广泛传播,并愈发成为共识。今年,马鞍山将大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消费、绿色采购等创建活动,培养居民节俭节约的绿色生活习惯,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还将加强公交枢纽、专用车道、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步道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推动绿色出行。
 
一半山水一半城,“绿色”作为马鞍山的点睛之笔,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更是贯穿于城乡建设始终。截至2016年,全市林地面积达124.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4.56%;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4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45%、4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经过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实践,马鞍山市生态面貌日益变新,到处都披上了生机盎然的“绿色”新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