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张英洪 刘志仁 赵树凯 孔祥智 等: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时间:2018-04-04 17:25:18 作者:张英洪 刘志仁 赵树凯 孔祥智 等来源:爱思想


我觉得“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合一的问题,现在把它搞成一个问题是一种固化的把农业、农村、农民绑在一起的思路,农民的出路是转移,减少农民,让农民扩大农村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来富裕农民,农民的市民化往城市转移这是必然的趋势。农村的一个趋势我觉得是收缩,现在大家都探讨农村衰落问题,我也写过这样的文章,农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我觉得绝大多数村庄不可避免的要走上衰落。我觉得许多农村振兴起来比较困难,还不如把把村庄合并起来搞集中发展,村庄腾退出来的土地可以转为耕地,没有必要保留这么多村庄。农业是个转型的问题,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包括城郊都市农业,甚至农业地带的专业化农业,这是出路。未来的农民在哪里?我觉得这是一个疑问,现在的农民绝不是将来的农民,我觉得把现在的农民当成将来的农民来培育有问题,将来的农民也许是农民工的二代、三代,也许是我们现在在座的领导专家的子女,他们对务农有兴趣,那就让他们成为新农民,我觉得应该打破这个界限,做农民不是丢人的事,这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这样的话,建立一个身份自由的切换,人口自由的流动的制度,我觉得农村振兴才有希望。

  第三点我谈一下农民的财产权利的问题。目前的城市化是单向的城市化,是农村要素往城市聚集,聚集他是有效益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半以后要有一股城市要素下乡这样一种趋势流动,如果不解决产权的问题,那么城市的要素下乡就会出现问题,没有一个产权合理的交易制度,城市未来的新兴农民都下不了乡村,我觉得核心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方面问题也是有很多创新性的做法和思路,和地方实践,我觉得这方面英洪抓的也是非常准,就是产权问题,我觉得未来一定要把这个弄清楚。产权的界定有利于城市人下乡进行投资,进行身份的切换,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我觉得这样农村才有出路,而不是仅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解决农村的问题,这是错误的思路,没有希望。只有依靠市场让社会投资进去才有希望,这是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 周琼:谢谢宋迎昌研究员,他从一个城市研究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比如说他提出要打通城乡要素流通的障碍,不能固化农民的身份,明晰农民的财产权等,对农村研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下面有请我们最后一位发言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

  王小映:很高兴能够参加这个会,我跟英洪也是认识很久了。我研究土地问题,对“三农”问题研究不多。我跟英洪博士交往有几个体会比较深,就是他对农民怀有人文关怀,对国家发展怀有家国情怀,对“三农”问题研究富有激情。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很惭愧,需要向他学习。

  刚才听了他的报告,这套书我也看了看,他以前的书我也读过,对英洪的研究和这套书有几点感受比较深刻。

  一是他的研究确实是多视角的。一个视角是站在宪法关怀、公民权实现、国家现代化这样一个视角来研究“三农”问题。这是一个很高的视角,这个他是有优势的,因为他受过很好的政治学、法学的训练,这是许多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不具备的。现在都说不忘初心,要给人民谋福利,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我们要到哪里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国家现代化,那么在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国家里农民的权利到底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需要研究思考的,英洪在这方面做了很全面、很深入的思考。

  再一个视角站在“三农”发展的视角去研究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研究国家的发展问题,这个我觉得对于研究中国问题来说也是一个很独到的视角。这方面他也是有优势的,因为他是从农村出来的,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来到北京来的。现在他立足北京做研究,北京的农村发展有好多很好的经验,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他能够得到很好的素材进行总结提升。

  二是这套丛书紧紧抓住了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双二元体制问题。双二元体制是英洪概括的,概括的很好,我记得以前在微信上就看到过英洪对双二元体制的分析。确实我国和一般的国家不一样,因为我们有户籍制度,不只有一般的城乡二元体制,还有城市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这样一个二元体制。我觉得这套书紧紧抓住双二元体制特征,围绕如何破解双二元体制,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比如,有一本书是研究新型城市化的,也有一本书是专门研究外来农民工市民化即新市民问题的。所以,这6本书实际上组成了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一套丛书。

  三是这套丛书选择北京、上海、天津等这样一些城市作为典型地区进行研究,这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占的比例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实力强,因此,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全面现代化的。事实上,这些地区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前面,比如,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经一体化了。英洪研究这些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对全国都有前瞻性的借鉴意义。

  听了英洪刚才的报告,我再就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体会比较深的地方讲两点。

  一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存在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我是研究土地问题的,体会比较深。我们政府喜欢通过投资进行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但是在制度改革上突破不大,可以说没有什么突破。有些地方农民上了楼房,但是,楼房用地的产权仍然是宅基地使用权,这样一个新农村在制度上仍然维持着一个封闭的村庄体系,对于外来人口是不开放的。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些方面比如说养老、医保等的一体化,要通过经济发展来实现,需要有一个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一体化过程。但是,一些人为设置的体制障碍长期没有突破,实在说不过去。在破除体制障碍方面,存在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思想观念解放不了。比如对于宅基地,许多观念还很陈旧,就是想维持一个纯而又纯的、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主或以农民为主的封闭村庄,这是行不通的。要振兴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全面现代化,就必须建设开放融合的村庄体系,要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社区融合发展,这样的话有些村庄就可能衰败,就会消失,有些村庄就会振兴。所以,要加大改革力度,增强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在破除体制障碍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

  二是关于双二元体制的改造。我认为,在推进本地居民城乡二元一体化方面,大城市可以先走一步。对于城市内部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二元体制的改革,当前要重点推进外来常住而没有户籍的一亿人口的落户。外来农民工的落户可以纳入这类人口的落户中来考虑。北京在外来人口落户方面搞积分制,我感觉进展很慢。一些白领在北京有稳定的职业,也有住房,但没有落户。现在都在讨论房地产税,如果这些居民仍然没有户籍的话,要对他们的房产征收房地产税,他们会缴吗?推行房地产税,首先要让这部分人口在城市落户。解决城市内部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二元体制问题,需要加快让这部分人口在城市落户。

  我就简单讲这些。

  主持人 周琼:感谢王小映研究员的发言,虽然是最后一位发言者,但依然很精彩!感谢各位嘉宾和媒体朋友,大家都坚持到现在,非常不容易。最后再说一句作为本次座谈会的结束语:学术的意义在于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问题而生的,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发生独特的作用。今天上午这场座谈会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相信各位都收获满满。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感谢媒体朋友的参与。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