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4 16:24:52 作者:黄少安来源:经济研究,2018(12)
第二, 要立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背景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发展, 中国目前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这是大背景和大趋势。在此趋势和背景下, 按照国际总体的趋势和规律, 乡村的相对衰落是可能出现的现象。但这只是人口的减少与房屋的凋敝 (空心村) , 并不是乡村产业、文化、人的素质和环境越来越落后。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对城镇化和工业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具体内涵并不是否定甚至抑制城镇化和工业化, 也不是要在乡村大兴土木去大力发展工业, 更不是要呼唤已经进城的人返回乡村。
第三, “乡村振兴”是长期战略, 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是人口大国, 也是贫困人口大国, 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实现现代化, 任务艰巨, 尤其是农村的现代化, 困难重重, 实现和稳定小康水平都不容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切忌违背基本的历史发展规律, 产生短期内彻底改变农村面貌、上大台阶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央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分为三个阶段、由近及远、分阶段推进的, 实践中需要因地因时制宜、逐步实施。
第四,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主业是农业。
这是变不了也不能变的, 因为我们永远都需要农民和农业。当然, 不能因为大家需要农业和农民, 就得让一部分人永远是不变的农民, 让农业永远不变。可变和该变的是:农民数量会减少, 农民素质会提高, 农民生活质量会提高;农业质量会提高, 农业业态会变化, 农业结构会优化, 农业产业链会延长 (最主要的是农产品加工业) , 农业经营方式会变化;为农业和农民的生产 (和流通) 生活服务的产业会越来越丰富;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 包括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文明。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 振兴的关键主体是农民。不能片面理解为是政府要去振兴乡村, 而是政府引导、帮助农民自主振兴乡村, 农民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使命, 自己行动起来, 不能被动地等待政府来“振兴或拯救”。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而言, 振兴乡村产业主要是振兴农业, 产业兴旺主要农业兴旺, 要保障农产品数量、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的环境污染, 同时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即发展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的服务业, 提升农业价值从而让农民和农业有利可图。如果振兴的主体不是农民, 振兴的不是农业, 那就不是乡村振兴战略 (可能是其他战略) 的对象。
第五, 乡村振兴战略是与新型城镇化统筹的农村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内在联系, 其最终的目的都是针对农民, 只不过是两部分农民,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具体重点就是要解决“三个一亿人口问题”, 是三亿农民真正市民化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必须留在农村和不得不留在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农民的问题。需要将两大战略统筹实施, 使得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三) 关注和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 全国各地几乎都行动起来了, 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 都有了具体行动方案并开始实施, 许多乡村的生活生产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需要解决。
第一, 主要是政府在作为, 主要支持方式是投钱。政府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基层的政府人员为乡村振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作为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差, 政府投钱也是应该的和必须的。但是, 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 政府大包大揽, 农民当然欢迎, 但是农民自己积极性不高、不行动、不思考、“等靠要”的现象比较明显, 使得政府虽然作为多, 但是作用打折扣, 而且, 这种振兴方式难以持续。
第二, 重视“物”, 但是重视“人”不够。重视修路、改造房子等基础设施建设, 也不能说没有重视人的行动, 例如村里有一些文化体育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等。但是, 这些还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的, 对人本身的重视不够, 表现在:一是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差, 中小学教学质量差, 没有得到应有改善;二是没有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积极性, 很多公益性、不需要资金与技术支持而且能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事情没有人去做或者不好好做;三是组织振兴偏重于村党组织的强化 (这是必要的) , 对把农民组织起来、挖掘农民潜力做好自己的事和公共事务重视不够。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 难有规模经济。应该说, 短期内基础设施的投入已经不少, 但是有些投入的效率低。例如, 通路、通光缆、通自来水、厕所改造等, “厕所革命”难成功, 尤其北方冬天温度低, 得烧热水冲厕所。这些都归因于农民分散居住, 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规模经济, 有些甚至没法做。因此, 农房改造、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建“大村庄”或“小城镇”的思路是合理的。其实, 把“大村庄”建好, 与发达国家的所谓城镇、甚至城市, 规模上无差异, 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效率。
第四, 一些地方主要靠政府大量投入打造的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 投入太大, 不可持续、复制和推广, 而且导致没能得到政府大量投入的邻村的攀比和不满。
第五, 比较普遍地过度重视“乡村旅游”。我们考察的乡村中, 多数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振兴的重点或重点之一, 这是误区, 是不切实际的。因地制宜很重要, 绝大多数农村应该没有发展旅游的条件, 即使有旅游资源也没有那么多游客, 大量投入后可能亏损和利用率低。多数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还是要集中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上, 不能本末倒置, 偏离乡村产业振兴的主道。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