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07 01:10:27 作者:陈锡文来源:人民网
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冯华:陈主任,首先欢迎您的到来。我们都知道您是参与了十几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可以说对一号文件了如指掌,我们首先想问一个和一号文件有关的话题。前不久发布了今年一号文件,和农业相关,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当前我们的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是比较大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一号文件还是要聚焦“三农”,并且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陈锡文:我想这个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所决定的。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口多,我们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刚刚公布的统计公报指出,我们去年的总人口是13亿9538万人,接近14亿人了,光是这么多人,要保障大家能够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农业就有很大的任务。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人一直讲粮安天下,粮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从这个角度讲,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什么时候把“三农”问题放在第一位都是真理,都是必要的。
第二,我们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大家都知道城镇化在快速推进,城乡人口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是,即使到了现在,去年年底,城市人口大概是8亿3100万人,但是还有5亿6400万人在农村。5亿6400万人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在世界排第三位,如果和我们国家自己比的话,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那会还要多一点。从这个角度去讲,5亿6400万人,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不能让他们落在后头,要让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进入现代化的进程。所以,现在城乡发展差距还很大,从这个角度去讲,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我们现在发展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发了第16个中央一号文件,农民群众当然很盼望,16年来,大家都觉得,中央如此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这对农民是个很大的鼓励。全社会当然也很关心,因为农业的状况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所以,他们也希望能看到中央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使农业有更好的产出,能有更好的供给。所以,我想在中国这个特殊国情和我们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就像中央强调的,始终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不仅现在应该把农业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今后相当长时间也会是这样。一号文件关注农业的问题,关注“三农”的问题还会持续下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冯华: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农业农村问题研究的专家,在您看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是什么呢?
陈锡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十九大提出的其他六个战略,一共七个战略一起写入了党章的修正案,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想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一点,跟我们刚才前面讲到的农业农村地位是一样的。我想最主要是两个必然性。一个必然性,现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具有它的必然性。第二个必然性,它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相当吻合的,因为也有必然性。从第一个角度去讲,十九大报告,大家都关注到总书记曾经讲到,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过去有了变化,这个变化转到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书记也明确讲到过,我们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平衡、不协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就是体现在城乡关系上,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说发展不充分,是体现在乡村上,乡村和城市相比,乡村发展是太不充分了。要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增加的需求,就要解决好这个不协调和不充分的问题,这样就一定要让农业农村能够有更快的发展。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也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就是基于我们矛盾中的这两个焦点体现在这儿。
正是从这个角度讲,要实现全面小康,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农业、农村有更快的发展,能够和城市同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现在发展阶段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矛盾,说明了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你可能就实现不了这些目标,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增加的需求。这是一点。
第二个意义体现在,它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相吻合的。现在提出乡村振兴。我们大家都知道,远古时期没有什么城,只有乡下,所以城镇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一种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从事农业的人生产的农产品,除了满足他自己的生活必需之外,还有剩余的,可以提供给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事其他活动的人,让他们满足生活,才能活得下去。城镇是一定要建立在农业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才可以。历史告诉我们是这样。未来的农村发展,其实仍然对城市起着这样一种支撑和顶托的作用。
我经常想,城市和乡村发展,到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形成这么两大格局。仔细去看,这两者之间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城市和乡村都不是能够在现代社会里单独生活、单独存在,已经不可能了。城乡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一样,人有五脏六腑,有四肢,有五官,这是必须的,谁比谁重要?脑袋比心脏重要吗?还是胳膊比腿重要?没有办法进行比较,它们都重要,因为它是一个有机体,那么从这个角度去看,因为城和乡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说各自都有自己重要地位,但是都不能替代对方。比如说城市,基本功能就是集聚人口、集聚资金、集聚创造力,最后让城市成为带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极,这是它的功能。农村的功能,同样也是城市替代不了的,农村要生产粮食,保证国家和民族的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生态产品,还要保护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要想推进整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边的功能都要发挥好。
从人类社会发展去看,或者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去看,我们就能看到,城乡的功能都发挥好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比较好,反之,只重视发展一方面的功能,忽视另一方面的功能,它的发展一定是残缺的,不健康的。正是从这个角度去讲,我说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眼光是非常深远的,看到我们国家的特点,我们国家现在发展阶段,要解决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就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这个不平衡、不充分弱的一头主要是在乡村,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乡村振兴。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
冯华:陈主任经常也是会去农村调研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在您看来,我们的农村已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陈锡文:从十九大报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陈述了,它是相对比较长阶段内的一个总的抓手。某种程度上来说,从总书记的报告中能看出来,真正实现中国乡村振兴的那一天,应当是在我们第二个100年的目标,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那个时候。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乡村振兴这个过程,从现在开始到基本实现,或者到了现代化强国的那个时候,得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从目前来看,十九大到现在一年半时间,它还是一个开局、一个起步。当然开局、起步是有基础的。我们2005年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新农村建设到现在,也十三四年了,这是个很好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地方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等等。所以,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并不是说乡村振兴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有了很好的基础向前推进。那么也知道乡村振兴通过哪些途径怎么去抓重点,总书记讲了,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通过这五个振兴去实现五大目标,这样就越来越清晰了。正是在总书记一系列论述和中央作的部署下面,党中央和国务院又专门发出了关于2018年到2022年这五年的乡村振兴规划,第一个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已经出来了。就我现在了解的,基本上我们31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制定了各省市自治区的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基本都出台了。我们300多个地级市的单位,大概有一半以上已经完成了地级市的乡村振兴的规划,我们大概两千多个县级单位,就是县市区单位,大概已经有超过四成,也做完了这个规划。听有关主管部门讲的,大概到今年年底,市和县这一级的规划基本都可以做完了,有了规划才能比较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进一步还有乡的规划,甚至到每个村的规划还要去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