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张红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

时间:2019-09-24 09:03:43 作者:张红宇来源: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公众号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置,在要素配置,在资金投入以及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要强化、凸显优先的理念。为此,我在今年4月9日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的署名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文中,全面阐述了我学习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的心得文章。

  在理念、制度、政策、保障、举措四个方面坚持把农业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理念优先。什么叫理念?理念就是天花板,没有比理念更高的空间,理念是顶层设计,是上层建筑。把农业农村摆到优先位置,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农业从业者和全党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牢牢树立的理念,我们的方针政策、战略部署、保障措施都要在认识层面上把农业农村摆到突出的位置。

  第二,制度优先。在理念优先的前提下保障制度优先,包括土地制度、资本制度、劳动力制度以及公共服务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制度。近年来,土地资源交换制度、劳动力资源分配制度都存在不优先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农业农村还很不优先。最近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其中有很多有利于农业,体现农业优先的制度安排,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两者不平等的问题。

  第三,政策优先。公共服务政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险政策要有利于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

  第四,举措优先。保障措施要优先,什么是保障措施优先?农业农村农民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抓三农工作,《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县委书记主要工作精力要放在抓农村工作上。

  (二)五个多元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我刚才给大家报告的多元化:资源禀赋多元、产业类型多元、经营主体多元、政策要素多元和贸易格局多元,也是我对现代农业多元化的五个观察视角。

  1、农业资源禀赋多元

  我为什么讲第三条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相对于美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东部、西部、中部看都是规模农业,而日本除了北海道稍显特殊以外,农业都呈现出精细化的特点,所以,在国家农业格局上,美国是规模化,日本是精细化。但是中国农业到东北去看,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的影子,到上海、成都、广州等地郊区去看,可以看到日本农业的影子,而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去看,农业又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多元,这是第一个多元。

  2、产业类型多元

  由于农业资源的禀赋多元,决定了农业的产业选项多元。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工业产品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而中国同样是农产品生产品类最齐全的国家。我们一想到美国的农业就想到美国的棉花、大豆、玉米,而到中国不仅仅想这些,还可以想到中国的蔬菜、猕猴桃、樱桃、葡萄、核桃,还可以想到中国的猪、牛、羊、禽、渔业里面的捕捞、养殖,中国农业什么产业、什么产品都是齐全的。不仅传统农业门类齐全,而且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在全球范围看,也是门类最多样化的,就此而言,资源禀赋决定了第二个多元,即产业类型多元。

  3、经营主体多元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如此众多的,不同的所有制、组织架构、群体数量的主体,除了有2.6亿普通农户以外,还有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有国有或民营农业工商企业。比如,北大荒建设兵团是国有的,但更多的是民营和私营工商企业。中国有大规模的农场,小规模的普通农户,以及属于合作性质的集体组织架构,有国有制的组织架构,当然也有民营的组织架构,全世界很难找得出类似于中国有如此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国家。这个多元也决定了我们针对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产业产品都能有合适的经营主体与之对应。也决定了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定位。

  4、贸易格局多元

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农业贸易往来关系。中国是开放的国家。中国一贯秉承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即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国际资源、国内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农业贸易格局也是多元的。

  5、政策组合方式多元

  中国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产业怎么样提升竞争力?怎么样发挥比较优势?贫困地区包括边远地区怎么样实现弯道超车?这与农业政策组合方式高度相关,比如在东北地区,特别强调粮食生产的支持政策方式,而在其他多数地区的农业特别强调怎么样发展绿色农业,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以及怎么样促使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地释放?不同产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东北更多的依靠价格支持;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为了促进茶叶生产、水果生产、药材生产,在农业保险方面可以设定更多的保险险种,可以扩张农业保险更多的覆盖面,可以通过再保险的方式,避免农民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出更多的问题。

  (三)两个持续提高

  1、持续提高对农业的投入

  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又到了历史关头,我所谓的历史关头就是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巩不巩固,我们的生猪供给稳不稳定,农业投入稳不稳定?由此来看,持续增加对于农业的投入,明确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无论怎么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安全的重任必须牢牢的把控,我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必须坚持。中美经济贸易摩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芯片问题,我们认为芯片是大国重器,我对此也深以为然,但是如果芯片是大国重器,那么吃饭问题更是大国重器。所以我在《焦点访谈》访谈时最后一句话讲,“粮食安全是国之重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持续增加对于农业的投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守住底线,坚持理性,中国的吃饭问题不依靠国际粮食供给,要有把握。中国关于粮食安全两句话,第一,谷物基本自给,第二,口粮绝对安全。尽管在粮食大口径的概念上,我国近两年来有16-20%的粮食对外依存度,但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是大豆,而大豆进口目的是来解决吃好问题,此外,豆粕还用以解决猪、鸡、牛口粮问题,所以大豆严格意义上不是我们所谓的粮食概念。撇开大豆去年进口的8804万吨、前年的9553万吨不论,去年进口2050万吨玉米、小麦、水稻,占整个粮食消费需求量的3.9%,95%以上的谷物都是自给是没有问题的,而小麦、水稻进口仅为600多万吨,仅占当年粮食产出总量的1%不到,因此,口粮绝对安全也是没有问题的。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求建立在藏粮于地的五条底线,具体如下:第一,18亿亩耕地任何时候都不能少;第二,16.5亿亩的谷物播种面积任何时候都不能减;第三,8亿亩的水稻小麦口粮播种面积不能少;第四,10亿亩的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不能少;第五,粮食生产功能区要解决95%以上的口粮,解决90%以上的谷物。

  同时,藏粮于技,原来亩产1000斤,现在亩产1500斤要靠袁隆平等科学家,这是我们国家农业的骄傲。杂交水稻、超级稻、海水稻,不管叫什么名字,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了不得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粮食安全在于怎么样增加国家对于农业的投入、增加对于粮食的投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2、持续提高社会资本对于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发挥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对于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这个方面潜力很大!万达、碧桂园搞农业,京东养猪、养鸡等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在10年前很难想象,所以还是应该发挥工商资本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

  (四)三大制度

  1、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要不断地完善承包地的三权分置,不断地推进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还有很多的文章可做。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盘活用好县域范围内闲置的学校用地、工厂用地包括废弃地,用于新产业、新业态,以及返乡创业。但是在土地制度上有三个前提:第一,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私有化;第二,坚持农地农用,不能非农化;第三,坚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不能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前置条件。总书记反复讲,不管怎么改,不能把集体所有改垮了,不能把耕地减少了,不能把粮食的生产能力改没了,不能把农民的利益侵犯了,这是底线,这是基础。

  最近,全国人大修改了《土地管理法》,针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宅基地制度有一些改革举措,要落实好。重要的是土地制度改革,一定要慎稳推进,我们的生猪为什么最近出现问题?一个原因是非洲猪瘟,另一个原因是不少地方对畜牧建设用地进行了过多的限制,制定了许多“一刀切”的政策直接相关。改革是篇大文章,但是改革必须慎稳推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