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看懂世界格局之大国博弈:数百年积弊的总爆发

时间:2020-08-20 21:39:39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1.jpg

  前面分析了一大串历史问题,这跟抗战有什么关系呢?简单说,中国社会一切的弊端,其根源就在我们前面所述的中国历史当中。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正是这些历史问题不断沉积,已经达到了临界点的时期。精明的日本人正是趁着中华民族最虚弱的时候给我们重重一击,这才有了后面中国十几年的苦难历史。

  民国取代了清帝国,而民国跟清朝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从民国的产生就可以看出来。国民党时期的国民政府,从历史传承而言依然是清朝时代东南士绅力量的延续。虽然改朝换代,但是大的社会框架没有出现任何根本性的变化,南北二元化问题依然存在。国民党政府本身就是这个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它不可能对整个中国的环境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所以整个中国依然是前面所说的那种大封建、小专制的政治生态。

  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的经济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的状态。因为国家权力到不了基层,中央政府被高高地架在了空中,没有足够的财力。财富都到哪儿去了?绝大多数集中到了那些事实上掌控地方政权的人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两条路,要么被动挨打,要么奋发自强。可是两条路都不好走:挨完打要赔款,谁出呢?老百姓出,赔款多了老百姓就造反;奋发自强需要搞工业,依然需要钱,谁出呢?还是老百姓出,老百姓被压榨得受不了,最后还是造反。也就是说,不管选哪条路,最终都是死路一条。清朝如此,到了民国依然如此。因为这个死循环的问题,中国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是弥合中国南北二元化最好的工具。当时同时期的苏联,便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除了为国家提供军事保障之外,同时也是未来强化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联系,强化国家的大一统。后来在1949年建国之后,我国工业布局的思路,也与之类似,这是后话。在当时,要发展重化工业,政府没钱搞,而真正掌握国家财富的那些人,则没有心思去搞。

  国民党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那段时期,有黄金十年的说法,可是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有富无强。东南沿海经济确实繁荣了,可这个繁荣是指金融、人文,当时有一些轻工业,比如面粉厂、缫丝厂,真正能够打仗的基础工业却找不出多少,以钢产量来论,黄金十年时尚比不过清末洋务运动期间。而有限的,像样的重工业,又都集中于两个地方——当时已经被日本人所占领的东北和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都和黄金十年没有任何关系。究其原因,这些人的利益并非与国家挂钩,国家仅仅是其获利的工具之一,对他们来说,搞工业,让大量资本沉淀在一堆机器上,显然不如搞金融之类的东西来的合算。

  而在整个产业布局上。民国时代依然延续了清朝时期的布局,国民政府的建设成果全集中在东南一线。难怪有人夸张地说,黄金十年就建了一个上海,而上海就建了一个闸北。

  日本政府曾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它的本意并不是说能把中国人在三个月之内杀净,而是要打垮中国的经济基础。从这一点来讲,三个月灭亡中国并不是很夸张的,因为确实在几个月之内,沿海一线就统统丢光了,整个中华民国的经济命脉也就丢掉了。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