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于今 魏艳芳:增强我国智库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时间:2018-03-26 21:32:58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所谓新型智库,其中一点就在于与传统智库相比形成了新体系,即新型智库的建设将更加注重协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建设。这就意味着新型智库应立足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既能独立发挥自身优势,又能与其他智库联合,取长补短,从而对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需要,对外提高我国智库的整体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蓬勃发展,但协同作战的意识与能力还很欠缺。主要表现在智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智库间的人才流动度不高、智库间的课题协作程度不高。原因有多方面,其一是智库机构和智库专家的大局意识与合作意识不足,还存在着圈子文化、山头主义;其二是当前我国智库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相互依赖的结构不合理,合作难以发生并持续;其三是我国智库数量、种类不断增多,很难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其四是智库之间没有建立稳固的联系枢纽和平台,协调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为尽快增强我国智库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笔者建议:
 
  破除圈子文化和山头主义,增强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只有破除圈子文化和山头主义,智库机构普遍确立大局意识与合作意识,对内着眼地方或国家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外胸怀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一致对外,才能使智库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普遍生根发芽。因此,要通过制度建设、学习培训、宣传教育、道德感化等多种方式,强化智库的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合作的理念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理念,从而避免某些“圈子”和“山头”越陷越深,为了私利搞相互间的利益平衡和输送,维持智库市场的虚假繁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加大对智库尤其社会智库的扶持力度,普遍增强智库的独立性和实力,优化智库间的相互依赖结构。当前,我国智库的独立性不足,官方智库严重依赖政府,因而难以成长为有自己立场的智库;而社会智库在资金、信息、渠道等方面的处境则更艰难,与官方智库之间的这种资源的不对等性,导致智库间的相互依赖难以普遍发生。因此,要加大对智库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社会智库的扶持力度,这既可以增强智库的独立性,又可以普遍增强智库实力,从而优化智库间的相互依赖结构,只有相互都拥有对方所需要的资源,相互依赖与合作才可能发生。
 
  加快建立健全智库的统筹治理机制。一方面,继续健全国家智库理事会制度和省级、地级智库理事会制度。充分利用智库理事会对于各智库的治理职能,强化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智库协同发展的制度建设。做到既能从国家层面也能从地方层面对智库资源进行统一指导、统筹规划,打破智库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部门智库的中枢作用。由于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智库镶嵌在政策网络的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信息,联络范围较广,工作覆盖面宽。因此,这类智库可以承担智库管理的职能,根据党和政府决策的需要协调各方智库资源,既能避免重复研究,更能就重大理论和社会问题组织各智库的相互协作。
 
  加快建立健全智库协调运行机制。其一,建立不同层级智库间的纵向联合机制和不同领域智库间的横向联合机制。通过联合,将分布在体制内外、领域不同的智库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层次、各领域智库的要素互通,尤其是打通官方智库与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在信息、物资、人才等方面交流共享的通道,以此形成研究领域广泛、结合紧密的智库网络,便于集中和协调。其二,加快形成以问题、课题为中心的协作机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国际问题更是复杂多变,由此导致课题研究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必须从课题的设计上就重视各领域智库间的合作研究,让重大课题研究的多领域专家协作常态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避免决策失误。
 
  作者: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总编 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魏艳芳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