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2-25 21:16:2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王曙光:角度第一,速度第二
作者:王曙光 来源: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319期) 来源日期:2011-2-24
我们经常被发展的速度所鼓舞,习惯于比“快”而不是比“准”。从最近一些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来看,不乏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我们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也需要从中推敲“系统思考”这个前提
假如把全世界的“国家发展竞争”当成一项跑步比赛,就很需要我们来模拟当一回运动员:请问,听到发令枪响,运动员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许多人说“跑得快”!错。因为,即使你起跑很快,但跑了一个45度角,结果一定是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所以,比跑得快更重要的是,盯住目标再跑步。这是第一要素。还有,你在紧紧盯住目标的同时,还不能忘了“两点之间直线最近”这个原则,如果你像扭秧歌一样S型跑步,那一百米的距离就成了两百米。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跑得准”。我们必须坚持“角度第一,速度第二”的发展原则——只有准确的角度,才有速度的意义。
遗憾的是,上述这样的常识,并没有被我们所重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经常被发展的速度所鼓舞,习惯于比“快”而不是比“准”。比如,我们用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开发房地产,集聚了世界上最多的塔吊,动用了世界上最多的民工,创造了许多建设纪录……与开发速度比肩的是,房价也如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房产早就成了人们首选的投资产品。人们对房产的认识从“有钱就买房”上升为“没钱更要买房”(因为哪怕借钱买房,你把房卖了以后就可以赚大钱)后,我们才发现还有那么多人没房住,也有那么多房没人住。同时,等一个城市都被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插得密不透风时,我们才提出“这个城市的建筑主色调应当是什么颜色”这样的马后炮命题,结果再启动重新粉刷这样的“后建设工程”。
还有,当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比建设速度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窘境,人们大呼“故乡不见了”!再有,我们用史无前例的速度将中国变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却突然发现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已经成为或将成为“堵城”,出行的速度大大降低。上述种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思考发展角度与速度的关系。
从管理学的原理出发,但凡成本高的事,绩效就低。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成本居高不下这个现实。由此,我们要将“下降发展成本”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内容。执政为民不仅是一种意愿,还是一种方法论。要下降发展成本,必须形成系统思考。可以说,系统思考是执政方法论的基础。没有系统思考,成本下不去,和谐就难以出现,这是逻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建设速度和“推倒重来”的速度都很快。在今天,短期行为的个案已经演变为绝不仅仅是个案,而成为“面上情况”,除了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也比比皆是。面对社会决策,在一些人眼中,只有权力成分,而少有逻辑的权威。在管理中,我们有时出现了像小学生一样的状态:一手铅笔,一手橡皮,涂涂改改,不断进行着无谓的“自我否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自我否定”并不具有哲学意义,而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本。
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均在于缺失了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不光对领导者很重要,对全民族都很重要,因为这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基础要素。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就应该培养“袖手于前”、“三思而后行”的思维模式,最终才能进入到“胸有成竹”的境界。“谋篇布局”,应当是社会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顶层设计”,也需要有来自于社会的思维依托。
中国的发展,就其阶段性成就来说,无疑创造了许多先进纪录,令世界瞩目,比如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快速提高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准,民生向上,国力提升等等。但是,如果从社会发展的系统论来评价,我们也需要正视问题。对发展的成果,既需要“当下看”,也需要“回头看”。因为只有这两看,才具有“向前看”的基础。现在,要注意有些地方对发展成果偏重“当下看”而缺乏从历史的角度“回头看”,重现实评价而淡漠历史性评价的倾向。社会发展的绩效,需要从当下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两厢比较中,诉求一致性。
想起多年前去欧洲访问,某发达国家有一处地方原本要造一座桥,但因为两个专家的意见始终不统一,这座桥历经十几年仍然在图纸上而无法变为现实。当时,这种现象被我们一些人认为“落后的效率”。换了我们,如果专家意见不统一,往往领导出场拍板就成。但是,对比项目落成后的生命力,欧洲一些城市的地下设施可以保持一百多年基本不动,那种经过“难产”出来的建设,也许才具有经典的意义。
从最近一些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来看,不乏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我们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也需要从中推敲“系统思考”这个前提。开局之年,更要把握准确的角度,千万不能颠倒了“跑得准”与“跑得快”的关系。减少“折腾”,就是增效。
中国已经成为速度大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根本的环节是把握准确的角度。因此,需要修正甚至颠覆某些评价,从骨子里回归到科学发展的路径上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