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0-16 20:47:1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今年8月,富士康郑州首条生产线投产,为了满足该厂未来的员工需求,河南省教育部门发布紧急通知,组织大量中专学生赴深圳富士康实习。事实上,富士康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大规模使用实习生获得“无需支付社会保险、无需像解雇正式工那样支付经济赔偿的低成本劳工”。这些学生在生产旺季时来到富士康,在生产淡季时回校,完美地配合着富士康的节奏。
追踪报道
省教育厅的紧急通知提前完成实习生组织任务
9月4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出《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团顶岗实习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下称《紧急通知》)。一位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河南省教育厅人士曾向记者透露,计划赴富士康实习的学生达2.5万人,而据公开报道显示,未来富士康郑州工厂的员工数预计为20万。
《紧急通知》字里行间凸显出富士康急迫的用工需求:“各地、各学校要加快工作进度,务必于9月10日之前完成下达的一半任务量,原定的9月底前完成全部任务,现根据工作需要,提前至9月20日之前完成全部任务。”
早在《紧急通知》下发前,河南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动员起来。
河南工程技术学校二年级学生王丽(化名)告诉记者,今年的暑期,校方便通过学生互相转告,6月27日,外地学生必须返回焦作体检,准备参加去富士康的实习。到7月中旬,王丽又得到通知:暂时不用去了,等到开学再说。
开学后几天,在赴富士康实习大会上,学校领导称实习“是自愿的,可以去,也可以不去”。虽然宣称“自愿实习”,但校方还是做了最大限度的动员。
王丽告诉记者,去深圳的出发时间是9月13日,班里有一名男生13日那天正好16周岁。在出发前,这名男生还不在实习名单里,但13日那一天,学校还是决定把这位男生的名字加了进去。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能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动员令打乱课程安排才上一年课就要去实习
“原则上三年级才是实习时间,教育厅的这个动员令确实打乱了原来的课程安排。”郑州市一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告诉记者。王丽也向记者介绍,他们二年级原本有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电工拖动等专业课。
“但是这个时候三年级的学生都已经离校找工作了,很难组织动员,只有找二年级的学生。”上述教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在7月底就已动员400多名二年级学生到富士康实习,从严格意义上说,当时还处于一年级与二年级的暑假期间。
“郑州很多中专学校联系不到好的实习企业,富士康给的工资不低,在郑州,中专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一个月拿800块工资就到了天了!所以学校和大部分学生都乐意。”上述教师告诉记者。
实习时间的玄机生产旺季来,生产淡季走
一份民间报告这样评价富士康大规模利用学生工:“富士康可以在劳动力最缺乏的生产旺季,通过与职业学校、中专、大专院校合作,获得来源稳定、大量的年轻高素质廉价劳动力,而到了生产淡季,富士康则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灵活地让学校安排时间结束实习期,不费代价地把这批劳动力送回学校,无须为这批劳动力支付社会保险费用,更不需要像解雇正式工人那样支付经济补偿。”
“学生工是河南给富士康送的一份大礼,在实习时间上确实有玄机。换句话说,动员二年级的学生去,实习时间可以更长,甚至可以延长到三年级,直到学生毕业。”上述教师告诉记者。
实习期究竟在何时结束呢?在深圳负责带班的该校王姓老师的回答闪烁其词:“我也不清楚,这个可能跟富士康协商吧。”
王丽的同学冯峰(化名)正在富士康实习,他告诉记者,富士康与他签订了三个月的合同,9月15日到12月15日。河南焦煤技校的带班老师告诉他,到下个学期(2011年上半年),他们可能会被转至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实习。
记者问冯峰愿不愿意继续跟富士康续约,他说:“愿意!大家都去我也去。” 南都记者 石玉
肖像
实习生冯峰
一天12500次的重复
富士康宝科工厂一条流水线上,20多名工人将一件小的塑料插件插到大插件上,再经过轧机台轧齐、显微镜检测表面是否平整,苹果手机的插孔就完成了。
冯峰(化名)的工作就是将小插件插到大插件上,插一下、再按一下--2秒钟,每天要重复12500次,完成12500个插件安装。
冯峰是河南工程技术学校机电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这条生产线上20多个工人中,包括冯峰在内有3名来自同一学校的学生工。
“这活儿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一看就会了。”刚开始时,冯峰8小时内只能插完八九千个插件,现在已经完全熟练了,能轻松完成工厂规定的12500个的任务。
冯峰是该校388名赴富士康实习的学生之一,今年9月13日离开学校所在的焦作市来到深圳。
冯峰所在的班上有63名学生,有10名学生由于家长强烈反对没有成行。不过,到深圳的53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在开工后几天内就离开了。
冯峰每周休息一天,一天工作10小时,有2个小时属于加班,双倍工资。冯很喜欢加班,“线长不会强迫加班,如果不舒服,可以请假。”
----中国社会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宋晓梧谈“十二五”改革着力点
下一篇:记者权利保障机制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