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三重维度

时间:2020-11-08 20:5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国家的三重形象,即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国家形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形象、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中华民族是具有民族国家形式的共同体,是国家属性的政治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国家属性框架中被不断赋予建构性意义,与民族国家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承载着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命运,体现了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文明品格和守中致和、中正仁和的文明风范相统一的国家形象。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三重维度

  国家是民族的最高政治结构,作为民族国家的承载主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力必须在民族国家制度框架下筑牢“政党-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征程,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的良性互动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历程亦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地位、建构强健的民族国家、保障中华各民族利益的历程。

  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载体,国家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利益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还是有着认同意义的文化共同体。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尽管有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但均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有精神财富。存养于国家统一之中的多元的中华各民族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尊重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整合不同层次的思想价值观念,创造一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整体观”,铸造有共同文化根基、时代精神和价值目标的中华各民族认同的“精神家园”,能增进中华各民族的情感归属和国家认同,系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文化纽带,消解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国家力量的文化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形象。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求现代化道路之始,就面临相互衔接且彼此重叠的健全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和建设现代社会的三重任务。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这三项任务同频共振,任何一项任务的实现都缺一不可,否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有可能沦为一种空洞口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版本”,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部分,对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种基本价值,不仅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原理和内在规律,而且五大部分之间又具有内在性的发展聚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是五个子系统之间共鸣共振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一定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系统结构和整体有机联系,不可偏废或混乱,正确认识五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同频共振。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之所以能在高度压缩的时空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呈现出赶超西方国家的强劲势头,正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能正确认识五个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整体性聚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整体性聚合效应。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不是对西方国家的“脱钩”或“依附”,而是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努力结合本国具体实际,走一条交融世界文明的康庄大道,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国家形象。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但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在放眼世界中充分考虑自身历史文化传统,顺应世界现代化趋势,立足本国具体实际,坚持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民族性和社会主义方向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既定前提和本质灵魂。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在追赶进程中并未盲目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破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路径的唯一性神话,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路径依赖”,证明了现代化国家建设路径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展示了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国家建设道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模式,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已跳出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海盗式”思维和拉丁美洲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依附式”宿命,破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至尊地位,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中国版本”。但是,它决不是要脱离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而是在实践中很好地处理了全球化进程中“异质趋同”和“排他斥异”的矛盾运动,凸显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既有效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上发挥了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也没有滑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设轨道,在保持自主性中使自己更加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