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张慧鹏: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时间:2018-06-01 00:52:37 作者:张慧鹏来源:《开放时代》2018年第3期阅读:8398


  32有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以及毛泽东和梁漱溟的窑洞谈话,参见严海蓉、陈航英:《农村合作社运动与第三条道路:争论与反思》,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2期。限于篇幅,本文对此不再展开论述。

  33曹阳、王春超:《中国小农市场化:理论与计量研究》,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34在今天的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都已经高度商品化,即便在非常偏远的地区,农民离开货币也很难生存。张谦和杜强的研究指出,中国的农业生产正在远离传统的以家庭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劳动力、土地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将规模生产重新引入到中国的农业生产中,这种生产规模超出了家庭所能掌控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的水平。他们把中国农业生产者分为六类:自给自足的农民、商业化的农业生产者、企业化的农业生产者、合同式农业生产者、半无产的农业工人和无产农业工人。参见张谦、杜强:《终结的开始?——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阶层的分化》,载《中国研究》总第7—8期(2008年春秋季合卷)。

  35潘毅等:《农民工: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

  36张红宇、李伟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发展》,载《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年第10期。

  37传统的“三农”问题表现为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新的“三农”问题表现为农业资本化、农民社会分化、农村生态恶化。新“三农”问题并不是对旧“三农”问题的取代,而是叠加,是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参见李丹:《新三农问题之变:农民在分裂,农业资本化在威胁中国》,澎湃新闻网,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4126。

  38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11期。

  39孙新华:《强制商品化:“被流转”农户的市场化困境——基于五省六地的调查》,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40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2期;贺雪峰:《小农立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1黄宗智、高原、彭玉生:《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农业的发展》,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

  42黄宗智:《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1期。

  43黄宗智、彭玉生:《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44黄宗智、高原、彭玉生:《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农业的发展》。

  45黄宗智:《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8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6贺雪峰:《中国农村家庭代际分工分析》,载《学习时报》2015年7月20日。

47贺雪峰:《为谁的农业现代化》,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陈柏峰:《中国农村的市场化发展与中间阶层——赣南车头镇调查》,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林辉煌:《江汉平原的农民流动与阶层分化:1981—2010——以湖北曙光村为考察对象》,(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杨华:《“中农”阶层:当前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中国隐形农业革命”的社会学命题》,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

  48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

  49贺雪峰:《回归中国经验研究——论中国本土化社会科学的构建》,载《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1期。

  50黄宗智:《农业合作社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东亚农业合作化历史经验的启示》,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51同上。

  52同上。

  53林春:《小农经济派和阶级分析派的分歧及共识——“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专题评论》,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54严海蓉:《“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专题导言》,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55黄岩:《工厂外的赶工游戏——以珠三角地区的赶货生产为例》,载《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4期。

  56孙新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兴起与突破性农业转型——以皖南河镇为例》,载《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57[美]伊曼努尔·沃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路爱国、丁浩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58秦晖:《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载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序言第20页。

  59[英]亨利·伯恩斯坦:《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汪淳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6—98页。

  60张宁、康伟立:《跨国农业公司全球扩张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载《世界农业》2013年第8期。

  61《跨国公司垄断中国种子市场 种啥外国人说了算》,种业商务网,http://www.chinaseed114.com/news/12/news_56184.html。

  62韩永奇:《中国农药企业的尴尬——跨国公司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原因剖析》,载《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24期。

  63武广汉:《“中间商 + 农民”模式与农民的半无产化》,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

  64柯志明:《日据台湾农村之商品化与小农经济之形成》,载《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总第68期(1990年)。

  【作者简介】 张慧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南农村研究中心(Zhang Huipeng, Institute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China’s Modernization & Southern China Rural Research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7   首页 上一页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