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刘敏:攻不下坚就不算“改革攻坚”

时间:2012-02-24 21:27:50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6165


 刘敏:攻不下坚就不算“改革攻坚”

 
 
  中国改革至今已有30多年,今年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前后,改革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关改革的议论和思考,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心态,其中一些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乃至争议。不论是对坚定推进改革的明确宣示,还是表达了某种担忧和不确定感,种种改革讨论,从整体上显示了当前中国社会对改革进入攻坚期所面临形势的深切关注。
 
  至少从本世纪初以来,人们越来越多的用“攻坚”、深水区等词语,来描述改革正在经历的阶段。渐进式改革遵循先难后易的路径,改革到今天,继续推进意味着难度更大、阻力更大,开始涉足体制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而要攻坚,“啃硬骨头”。
 
  在改革攻坚阶段,一方面是改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社会进入了矛盾和问题的高发期,稍有不慎,社会矛盾甚至可能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人们对改革有这样那样的疑惑、担忧,乃至表现出焦躁、操切的社会情绪,其实并不难理解。
 
  改革没有回头路,“停滞和倒退注定没有出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样的社会共识长期存在,并不含糊。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只有通过改革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同样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主流判断。
 
  如今,改革攻坚论断做出有将近十年,各个地方也都在大声主张“啃硬骨头”、“涉深水区”,那么到底哪些领域是攻坚的对象?“坚”究竟被攻下了多少?攻坚的决心是不是在被付诸实践?这些问题已经无可回避。只有攻坚的言语表示而无实际行动,不能算作攻坚;是坚而攻不下来,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攻坚。
 
  攻坚阶段的改革,已经触及到了权力自身的改革。改革是一场革命,革自己的命,切割权力自身的利益,尤其艰难。公费医疗、财产公示以及三公消费等领域的改革,无不显示这一点。在涉及权力自身的改革领域,或进展缓慢或没有进展,甚至以改革之名行倒退之实,既引起社会的巨大不满,事实上也蕴含着深重风险。针对权力自身的改革攻坚,已经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和修修补补。
 
  改革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的再分配,现在一个常见说法是,改革最大阻力在于既得利益者。任何时候都会存在既得利益者,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利益被调整,这是人之常情。既得利益者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改革攻坚阶段,阻力所在,与其说是既得利益者,不如说是特殊利益者。特权者,有时是权力与资本的合谋,通过对社会各类资源的夺取与侵占,形成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这种特殊利益反过来挤压社会空间,压制社会其他群体的合法利益主张,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断裂与畸形利益格局。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就好比舟行水上,到了一个险滩激流的特殊关口。人们可以理解攻坚阶段的艰巨性、复杂性所带来的长期性,也可以理解改革攻坚尤其需要智慧、审慎和耐心,但人们不能接受艰巨和复杂变成改革迁延不决的借口,长期性变成时间无限多的缓慢,坚而不攻或攻不下来,人们的信任和耐心并不是可以无限透支下去。
 
  改革动力不足是一个现实问题。凝聚改革信心,增进改革动力,靠什么?靠的不是喊改革口号或阐述一般性的改革道理,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改革进展,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的关键性进展,来证明改革确实是在向前推进,确实是在攻坚。也就是说,改革攻坚问题不在观念认识,而要在实践中推进,有切实的行动。
 
  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带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本轮以及今后改革,改革攻坚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实际进展,将成为人民判断改革决心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来源: 长江日报 | 来源日期:2012-02-24 |  作者:刘敏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