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如果改革延误,不满情绪会否表现为激烈的冲突

时间:2010-08-17 20:39:37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964



  杜导正:改革越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就越迫切。1980年邓的讲话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破题之举,30年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强烈的时代呼声,成为这一代政治家的历史责任。政治家的思考是先讲是非,后讲利害;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既是决策的出发点,也是决策的归宿。改革发展到今天,最能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就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邓小平“未竟的事业”。

  陈小鲁:现在工人、农民维权事件越来越多。虽然群体性事件不是全国性的,但要居安思危,要有改革压力。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当权者不改,会形成民变。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从现在来看,中国十年之间不会出现问题,社会相对稳定,执政党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整合是有效的。但是不可能永远这么下去。一方面,现行体制固有的顽疾在强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可以接触各种思想理论,思想碰撞必然引起思想震动。群众的容忍度在下降,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

  王长江:不少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都对政治体制改革表示忧虑。需要指出,改革和不改革,改革的力度是快是慢,并不取决于执政者自己的判断,而取决于民众的认可度。

  如果民众认可度比较平稳,说明改革力度还可以;如果民众认可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改革力度不够;如果改革步伐不足以使群众的不满得到遏制,如果不满情绪的增长快于改革的速度,那早晚要出事。只能是冲出体制外寻找路径。

  现在,即使是改革中的得利者,也对现状牢骚满腹。这说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拖下去了。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机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弄不好会失去机遇,成为历史罪人。我们要有紧迫感,要负起历史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