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3-22 15:49:30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李剑宏:韩非子的抱法、处势、用术思想
时间:2011-03-21 作者:李剑宏 来源: 《王权论》节选
提要:当一个人位高权重时,抬轿子、吹喇叭、拍马屁的人就来了,于是他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心理,体现了韩非子的人性趋利避害的思想。大家都愿意、都不得不听从掌握权力的人,是人的趋利避害之天性在社会属性方面的表现。对政治而言,这尤其具有价值。商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正是因为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以才能服从天地自然的意志,服从世俗政治权力的管束。
李四凭着力气大,把张三揍了一顿。张三羡慕李四力气大,偷偷调查李四吃什么。终于看到了,李四吃面条。张三回到家,把大米全部扔进垃圾箱,气冲冲地说: 原来是吃大米让我没有李四的力气大。
题记
客:看完这一章的内容,令我无比震惊!真想不到,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竟然有如此冷峻的工具理性思想,其思想的深刻和实用性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更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很多思想竟然和许多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政治家的观念暗合,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异数!他的思想太冷血了,这让我想起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想:韩非子难道把人都看做了草扎的狗,当作是冷冰冰的物体来研究吗?难怪司马迁说韩非子的学说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我看了这一章以后,从后背生出阵阵的寒意,既有 吾得之矣 的快感,又感觉内心被他狠狠剜了一刀,滋味莫可名状!
主:你有上述的认识,说明你有一定心得了。的确,韩非子以他冷冰冰的工具理性,不动声色地说出了人性的弱点和制服人性弱点的办法,有情有义的人读了他的书,恐怕难以接受。但是,假如我们跳出人类这个圈子,像观察生物那样观察人类几千年来的行为,你会发现,他很多地方说的是很对的。讳疾忌医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才能给国家、社会开出好的药方。
至于司马迁说韩非子 惨礉少恩 ,包括你认为他冷血,这是不对的。我们在第一章曾经讨论过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力政治本质,其中谈到宗族血缘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形态、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国人重亲情、重伦理、重家庭,偏向于形象思维,突然有韩非子这样的人以冷静的理性审视国家、社会、人性、权力,自然对韩非子产生 惨礉少恩 的看法。但在现代社会,我们看到了西方政治学界的大量著作,他们恰恰是以科学的态度、冷峻的理性来研究政治现象的。既然我们对此是持赞赏态度的,那么,为什么对两千年前的韩非子就要贴一个 惨礉少恩 的标签呢? 厚西薄中 不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韩非子学说,以实证为基础,用事实来说话。日本近代的法学泰斗田中耕太郎在其所著《法学概论》中曾评价道:(中国) 法家主张法治,以与儒家之德治、人治相对峙,其社会学的、政治学的、技术的法律观,实与近代所标榜 法律是强者支配弱者之手段 的霍布士(ThomasHobbes)的权力主义国家观,以及极端实证主义的法律观相酷似。可见法家之思想已较儒家之纯玄学观点更进入法律科学的境地。远在两千年前,我东洋竟展开如是之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在世界之法律思想史上,实值得大书而特书者也。 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客:我完全理解了。可是,韩非子的思想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他的君权与法权统一的主张在现代社会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被西方政治学否定的,我认为他居心不良,是政治人格,甚至是学术人格的问题。
主:一切历史遗留的事物,都要历史的看待。就像古人无法理解当代的飞机、电脑一样,在韩非子那样的时代,你让他不为专制政治服务,而让他讲民主政治,就是想让古人造飞机、造电脑,我们岂能这样苛求古人?这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如果按照你的这个逻辑,韩非子囿于时代的限制而提出的君主专制政治学说是他的人格作祟,那么,马基雅维利在西方业已出现了希腊城邦民主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写出他的《君王论》,就更是一种卑鄙了,为什么还有西方学者吹捧他为 近代政治学之父 呢?何况韩非子没有马基雅维利那样把学术敬献给国王的用心,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韩国强大起来,到了秦国之后,又以保全韩国作为自己游说秦王的动机之一,难道都要忽略不顾吗?再者,韩非子的政治学说,是以 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作为政治理想,他的拳拳之心,不是也可以窥见一二吗?
客:看来我是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了。问题在于:韩非子的学说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我读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主:就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一样,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也在学术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我们读古人的书,既要 读进去 ,又要 跳出来 ,这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尽管在一些方面,韩非子的学说似乎过时,现代政治学已经大大突破了他的很多观点 包括政治制度设计。但你不能否认,在另外一些方面,你会有 吾得之矣 的惊喜。就像本章这样,你是否对权力政治的概念和具体操作方式有所领悟了呢?
客:确实如此。看来,要想洞悉中国数千年的专制政治奥秘,深入了解权力政治规律,帮助剖析中国当代社会一些历史遗留的专制残余思想,不读韩非子的书是不能做到的。
主:你这样理解古人的思想,是正确的治学态度。 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们不可以用道德判断来做学问,更不可感情意气用事,那样的话,是断然不会产生真知的。
客:我明白了。现在很想知道韩非子的思想学说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呢?
主:韩非子的思想,用六个字概括,即是 抱法、处势、用术 。法、势、术浑然一体。治国必须 处势 ,这是前提, 势 的核心在 二柄 ;要把 二柄 端平,不让 势 倾覆,必须 抱法 ,这是原则, 法 的核心在 因人情 、 一而固 、 不阿贵 ;抱 法 先 治官 , 治官 必 用术 , 术 的核心在 因可势 、 求易道 。
客: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主:这些内容,恰恰是本书要条分缕析的内容,其中,部分内容已经在本章有所涉及了,在这本书的后面,还会继续展开讲解。
他最终想要建立的理想国家是: 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韩非子·六反》)
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主: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根据时间季节收获财物,根据税赋来平衡贫富,让爵禄丰厚来促进贤人尽力,加重刑罚来使奸邪禁绝,让百姓用自己的劳力致富,用自己的劳力获取社会地位,任何人触犯法律就受刑罚,任何人做事有功就受奖赏,而不指望君王发善心的赏赐,这就是称王称帝的政治。
客:韩非子提出的 根据税赋平均贫富 ,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中的 国民收入二次分配 问题了,真令人意外!他的政治理想实际是要建立一个开明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
主:可以这样理解,韩非子要建立的是一个高度集权的 强势政府 。孟德斯鸠为了实现民权,把这种 强势政府 一分为三,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各自独立,互相制衡。
客: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是很明白。 势 是治国的前提,在民主社会也这样吗,现代西方社会的官员不是称之为 公务员 吗?
主: 势 指的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韩非子的 势 ,主要指君王的权位,但如果把这个概念引申,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内大大小小的掌握不同权力的官员。在民主社会,官员的政治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公共权力,他被授权使用某些公共权力,但却不能拿这些公共权力谋私,所以才称之为公务员。掌握政治权力是治国的前提,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通则。
客:如何理解 掌握政治权力是治国的前提,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通则 这句话呢?
主:有一则小故事:
中山国相乐池率一百乘车马出使赵国。道路难行,路途辛苦,车队很容易走散。为此,他特地从门客中挑选了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做带队人。可是,车队在半路上还是走得散乱不堪。乐池于是责问这个人: 我认为你有才智,才派你做带队人,现在车队半路上就散了,这是怎么回事?
门客见乐池这么一说,便想离开车队,同时对乐池说: 看来你还是不懂得治理的学问:有权威才能制服人,悬赏才足以鼓励人们积极努力;明罚才足以防止人们干坏事。有权力,手握赏罚大权才能把事情办好!现在我只是您手下的一个年轻的门客。由年轻人来管理年长者,由地位低下的人来治理地位尊贵的人,又没有掌握赏罚大权来制约被管理者,这就是队伍必然要散乱的原因。如果您能使我做到:对于那些干得好的人予以重赏,干得不好、不听我话的人有权惩罚甚至杀掉他们,那么我即使是大笨蛋,也一定能把这支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
(据《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节译)
客:我理解了,乐池的这个门客对于管理的一番讲解可谓深刻!
主:是的。这个故事的实质就是韩非子讲的 立尺木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 的思想。短木临深涧需占据有利的地势,同样管理车队(也可以说管理一切事物)也必须掌握足够的权力和威势。没有有利地势,参天大树只能与山脚同高;没有权威,再聪明的人也只能在淫威下呻吟。这是权力社会中的通则,也是领导管理科学中的基本规律。
客:看来 势 对领导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主:是的。有 势 与无 势 ,不仅决定着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影响和作用,而且也直接与别人对他的整体看法、态度相关联。所以韩非子说: 圣人的德行像尧舜,行为像伯夷,而他的地位不被人拥戴,就功不成,名不就。因此,有势的人啊,众人就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与他结交而成全他,离他远的人用好名声赞誉他,地位高的人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支持他。这样,泰山一样的功绩就长久地屹立在国家,君王的名声像日月一样久存于天地。这就是尧南面称王而能把握住名位,舜北面称臣而能奉献功绩的原因。
客:语言很优美啊,可是很抽象。
主:有一则历史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苏秦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纵横家(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家),声名显赫。可是,他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第一次远途游说失败,从秦国返回故乡洛阳时,更是落魄失意,穷困潦倒,就连路费也全部当饭钱用光了。他穿着一双破烂的鞋子,提着一个破烂的箱子回到家中。妻子对他理也不理;嫂子不给他饭吃,连剩饭都不给;父母亲都不和他说话;兄弟姐妹都在背后偷偷取笑他
这些对苏秦是极大的刺激,可又有什么办法? 他不能给家人带来任何好处,却处处依赖家人 所以他只能听任家人的奚落和嘲笑,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啦。苏秦开始发愤读书, 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讲的就是苏秦当时鞭策自己、战胜自己的典故。
数年之后,苏秦通过学习《太公阴符》,关注天下势力消长,把天下大事、人群心理、政治风云、战争规律都揣摩透了,终于以卓越的才能说服了众多诸侯国采用他 合纵 方略。于是他声名远播,身佩六国相印,执掌六国军政大权。有人描述他的威势: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滕文公下》)可以说丝毫也不夸张。
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要到楚国游说楚王,途中需要经过故乡洛阳。他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打扫房屋,预备酒饭,他的嫂嫂和全家人都远远跪下来迎接。到了家里,妻子不敢仰头看他,嫂嫂也低头料理食物来款待 那种恭维的神情无法形容。苏秦吃惊地问: 何前倨而后恭也? 为什么原来那样傲慢,现在却这样恭敬呢?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啊?
嫂嫂像蛇一样跪在地上回答,很粗鄙,但是却很坦白: 见季子位高而多金也。 是因为看见小叔你位高权重、富贵荣华啊。
苏秦于是喟然叹曰: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我还是我,但在富贵时亲戚都害怕我,贫贱时都抛弃我,别人难道不是这样吗?
(据《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节译)
客:呵呵!人情势利啊。原来 前倨后恭 这个成语是这么来的。
主:是呀,当一个人位高权重时,抬轿子、吹喇叭、拍马屁的人就来了,于是他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客:这种封建思想不根除,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主:并非这么简单,不能轻易用 封建思想 去套这种社会心理,尤其理解了韩非子论述的人之天性趋利避害的观点,你就更应视为正常,否则就是 不食人间烟火 的书呆子。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心理,体现了韩非子的人性趋利避害的思想。大家都愿意、都不得不听从掌握权力的人,是人的趋利避害之天性在社会属性方面的表现。对政治而言,这尤其具有价值。商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商君书·错法》)正是因为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以才能服从天地自然的意志,服从世俗政治权力的管束。
客:既然 势 如此重要,您能谈谈 势 的核心思想 二柄 的现代意义吗?
主: 二柄 除了赋予人真实的权力以外,它还能治理腐败。
客:这个很有意思,能说说吗?
主:新加坡以吏治清廉闻名于世。但人们不会忘记,在李光耀执政之前,新加坡也曾因严重的拉关系、走后门、贪污腐败 引起全民公愤。20世纪50年代,李光耀正是因为提出了 打倒腐败 这一深入人心的响亮口号,才受到民众的支持而取得了政权。
客:这和 二柄 有什么关系呢?
主:他采用了韩非子 执柄处势,刑德制臣 的智谋。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立刻推行以奖惩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力求使公务员在重 赏 之下 不必贪污 ,或者在重 刑 之下 不敢贪污 。首先拉大文官上下级之间的待遇差距,使高层和基层事务官待遇差距高达九倍。而严格的 绩效主义 政策,使公务员的升迁,不管出身、背景、资历、关系等情况,完全依据个人绩效高低决定 绩效高者不断晋升,酬金丰厚;反之,永处基层,收入低下 奖罚分明。与此相配套的 公积金 制度,规定公务员必须将16 5%的工资收入作为相对基金,放在国家银行生利息,政府则提供20 5%的相对基金,每个月共有37%的收入作为基金放进银行。公务员如果一直勤奋工作,恪守职责,那么他在五十五岁退休之后,便可动用这笔十分丰厚的基金 重赏。如果有人犯了贪污罪,则连其本人提存的那部分基金也统统没收充公 重罚。
新加坡政府还规定,每年年终,公务员必须申报自己及家人的财产,包括拥有的证券、房屋、银行存折等等。每个部的常务次长,必须审核这些表格。如果有人接受礼品馈赠,他必须赶紧送交部里负责处理礼品的专人;如果受礼人想保有礼品,则由专人估价后,照价买入。与此相配套的,国家专门设有直属总理的 反贪污调查局 ,负责考评十五万公务员的职业品质、接受私人机关委托调查的舞弊案件。1970年,在一次反腐败运动中,几位部长、次长级人物纷纷入狱,即使李光耀一手培养的亲信,也不能幸免。李光耀 执柄处势,刑德制臣 ,使 臣下 们慕利而守职,畏法而律己,拉关系、走后门、贪污腐败之风一扫而空,开创了世人为之惊叹的吏治清廉之风气!
客:想不到韩非子的 二柄 思想这么实用!但是,从上面的事例我产生一个想法: 二柄 必须要和法律相结合才能起作用。是这样吗?
主:是这样的。 势 的核心在 二柄 ;要把 二柄 端平,不让 势 倾覆,必须 抱法 ,这是韩非子提出的政治原则。
二柄 虽然是根据人的趋利避害天性设计的,但是,绝非无原则的 刑 、 赏 。这是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的。比如,君王命令臣下: 我让你向东走,如果不走,就杀掉你;我还要让你向西走,如果不走,就杀掉你。 这种命令,臣子就不知所措了。如果凭着君王的爱憎、冲动行使 二柄 之权,天下无所适从,国家就会酿成更大的动乱。所以韩非子提出要用法律统一人们的行为,法律明文颁布禁止的行为,君王 去私曲,就公法 (《韩非子·有度》),不是凭着个人感情而是按着法律规定执行 二柄 的权力,百姓就有规矩可以遵循,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同时,执行法律要平等、公正, 法不阿贵 (《韩非子·有度》),如果法律执行不能做到平等、公正,老百姓就会绝望,社会矛盾积攒起来就会一起爆发,下层民众一旦造反,君王的权位就可能保不住了。
客:原来,韩非子提出的 法不阿贵 的思想,也是从维护专制统治秩序的需要这一出发点考虑问题的。
主:你的回答不完全正确。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韩非子并不知道何谓专制。这是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个定势思维,是错误的贴标签思维。应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法律做不到平等、公正,这个国家肯定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社会矛盾,发生动荡、动乱甚至革命,威胁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层。韩非子提出的政治原则对古往今来任何国家都是适用的。
客:韩非子为什么能认识到如此高度呢?
主:韩非子在《备内》篇中说: 《春秋》所记,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然而法令之所以备,刑罚之所以诛,常于卑贱,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愬。 《春秋》以来的记载,犯法造反而成为大罪犯的人,全是尊贵的大臣,但是制订的法律和刑罚诛杀的对象,却往往是地位卑贱的百姓,因此这些国家的民众感到绝望,没有地方控诉冤屈。
能成国之大奸者,往往是权高位重的权贵,这些权贵也有趋利避害的人之天性,他们觊觎最高权位,又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挑起官民矛盾,造成社会动乱,对最高统治者和国家百姓都没有好处。国家要想治理这些大奸,当然要做到 法不阿贵 。既然贵、贱统统都要依法处理,那自然就实现了法律的平等、公正。
客:韩非子这种立论的方法,让君王看了也能明白法律的重要了。这对贯彻法律的平等、公正原则,是有好处的。
主:是这样的。但是,法律并非仅仅依靠君王一人来执行,而是靠各级官吏来执行。怎样让官吏不折不扣地贯彻法令、执行法律,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了。
客:韩非子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主:韩非子对法律的局限性有深刻认识。他在《备内》篇中,把法律比作水,把种种违反法律的事情比作火,把奸臣、权臣比作锅。水灭火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是大锅在中间,水在上面被煎熬沸腾,然后蒸发殆尽,而火却可以在锅下更旺的燃烧,水失去了战胜火的条件。执行法律的官员如果起到了像锅那样的作用,那法律就不过是我们心中明白口头上说的摆设,早已失去禁止奸邪的作用了。
客:这个比喻极深刻极准确,如果水没有了,锅就会被火烧穿。同样,法律的效用失去了,这个政权也就完蛋了,那些权贵奸臣也就跟着覆灭了,历代王朝的更迭不就是这样吗?
主:你的推论也很深刻。所以自古以来的奸臣、权贵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弄法擅权,结果就是自我毁灭,自食其果。
客:怎样才能抽掉这口 大锅 呢?
主:韩非子认为:抱 法 先 治官 , 治官 必 用术 , 术 的核心在 因可势 、 求易道 。 术 可以作为任免和监察官员是否称职、是否忠诚的一种办法。只有把官员治理好了,政令法令畅通,才能治理好国家。
客:原来 术 是为了 治吏 ,弥补法律之不足,纠察奸邪。过去我认为韩非子的 术 ,指的是君王用来对付百姓的办法,原来是误解。君王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权力体系的建设上了。
主:准确地说, 术 是君王运用权力的方式、方法。君王重在治官,这是 纲举目张 的办法,官员都奉公守法,天下就太平无事、没有弊害,那么百姓就安居乐业了。术既是为 法 服务的,也是为 势 服务的。
客:这番对话令我恍然大悟。原来,韩非子的 抱法、处势、用术 思想,是连贯的、周延的、深刻的。
主: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具体分析韩非子的 抱法、处势、用术 思想。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沈逸:微博未必是个好东西